史地学者祁韵士(1)

新疆伊犁的果子沟是个景色优美而又奇特的地方,描写果子沟美景的文章很多,有一篇十分出色。我们看作者是如何写他所看到、所感知的果子沟的:“想见林木蔚然,起叠嶂间,山半泉涌,细草如针,心甚异之。前行翘首,则满谷云树森森,不可指数,引人入胜。”“已而峰回路转。愈入愈奇木既挺秀,具干霄蔽日之势;草亦蓊郁,有苍藤翠藓之奇。”这就是他写的果子沟的树木。“流十余里,与东涧中大水合流,澎湃砰訇,出入危石峻磴间,沿岸杂树丛枝,覆水不见,但闻其声。”这就是他写的果子沟的流水。“何期万里岩疆,乃有一段仙境,奇绝、快绝。”这就是他的抒情。

以上文字出自《万里行程记》,其作者是一个“戴罪”被发配伊犁的人,他,就是清朝的史地学者祁韵士。

祁韵士是山西寿阳县人。他可以说是个“神童”,5岁可以识字、背诵绝句,6岁开始读书,10岁可以作诗,11岁可以写文章。他13岁时,父亲调到长治县任教谕,全家都跟随着也去了。到了地方,祁韵士发现那里有很多书籍,其中就有《十三经注疏》和《二十二史》等大部头的经典著作。当时才13岁的祁韵士竟然一下子钻进古书堆里,对那些枯燥的文章兴趣盎然,读起来日夜不辍,而且平常谈话也离不开谈经论史,简直就像一个学问家。祁韵士饱览群书,博闻强记,17岁参加县试考取第一名。第二年参加院试后,补附生。后来他本想到省城考举人,不幸正遇上父亲去世,他只好扶柩返回家乡。

为了家庭生活,祁韵士只好教书度日。乾隆二十四年(1777年),祁韵士被选拔为贡生,贡生就是科举制度中地方儒学生员升入国子监学习的身份,意思是把人才贡献给皇帝。祁韵士当年秋参加乡试中举。当时的考官之一就是翰林院编修褚延璋,此人曾参加编撰《西域同文志》,全书二十四卷,以贯通西域诸少数民族之语文为主旨,分地、山、水、人四纲。褚延璋还写了著名的《西域诗》8首,吟咏乌鲁木齐、伊犁、阿尔苏、和阗等地的风物人情。青年祁韵士对褚延璋非常敬佩,内心深处追慕学习的念头油然而生。

乾隆四十三年,祁韵士赴京会试,中第39名,后参加殿试,获殿试第二甲第47名,赐进士出身。引见改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也叫庶常,在所有的进士中,只有一甲三人可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甲和三甲中挑选精英考试才可成为庶吉士,他们的职责是给皇帝讲解经史书籍,并帮皇帝起草诏书,是皇帝的秘书。庶吉士这一储才形式,实际是经最高一级科举考试后的再学习、再选拔,大概就像现在的“博士后”吧。庶吉士在资深的翰林指导下经过3年,学习各种知识,期满后要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也有的派到各地方任官,一般是知府之类的职位。清雍正以后,选馆更为严格,由皇帝主持的朝考决定。所以,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清朝时汉人的大臣中,有就许多出自翰林庶吉士。翰林院也就成了重要的人才库。

对于一般的进士来说,成为翰林院庶吉士,就是从此走上了仕途之路。然而,祁韵士则是走上了研究西域史学之路,成了一个满腹经纶的大学者。祁韵士一生,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但其致力于学术研究,却获得了卓著的成绩。

祁韵士进行学术研究的第一步是学习满文。他的满文师傅,先是礼部满尚书德保,接着就是英武殿大学士阿桂等人。经过两年的学习,他“列二等第一名,引见授编修”,也就是说,他提前一年就拿到了“编修”的“正高级职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