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格里布文化速写 2

为了保护原居民的文化,摩洛哥现在有柏柏尔语的电台和电视节目,正如法国和英国也有凯尔特语(Celtic)的广播(注:我在爱尔兰曾录音的盖尔语是凯尔特语的一支)。

世界正在通讯手段的高速发展中进行着无法阻挡的全球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又开始珍惜文化的多样性,设法保存受到威胁的语言与风俗。

柏柏尔语是一个很好也很重要的例子。它和爱尔兰的盖尔语,甚至和中国的苗语一样,应该得到保存,但是也很难使它们复兴起来。工业化的代价是生物多样性的缩减,全球化的代价似乎就是文化多样性的式微。

你方唱罢我登场

黎巴嫩的腓尼基人(Phoenicians)虽然很早就经常到北非进行贸易,但一直到公元前6世纪才在地中海南岸建立迦太基这个殖民地。它和罗马为了争夺地中海的霸权,进行了一个世纪的战争。迦太基的领袖汉尼拔(Hannibal)曾于公元前218年率领九万军队,连同许多大象,渡过直布罗陀海峡,穿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到达意大利半岛北部,企图从背后袭击罗马;但时运不济,没有成功。罗马人最终在公元前146年攻陷迦太基。为了不让迦太基有机会复兴,罗马人在迦太基的农田里撒了大量的盐。罗马后来在北非设置了几个省,建立了不少城市;北非也成为罗马的主要粮食供给地。今天北非任何国家都有不少罗马时代的遗址。

公元5世纪,来自欧洲东北部的汪达尔人经过西班牙入侵北非。他们大肆烧杀劫掠,破坏了罗马人的物质文明与社会制度;尽管不久即撤离,对北非的影响却极为长远。最主要的是由于社会体制崩溃,北非各地又恢复了部落制度,人们以部落为个人安全的保障,因此也是认同的对象。这个制度至今仍然在北非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相当的作用。

阿拉伯人是最后进入北非而能长期在此生根的民族。公元7世纪,阿拉伯穆斯林在攻占了巴勒斯坦与叙利亚之后,迅速进攻埃及。接着,远征军直奔马格里布,在667年就攻下了迦太基,682年到达摩洛哥的丹吉尔(Tangier),这期间还分兵南下撒哈拉沙漠。拜占庭军队和柏柏尔人并没有投降,而是联合抗击阿拉伯军。7世纪末,阿拉伯又发动了新一轮的进攻,锐气更不可挡。公元698年,阿拉伯军再陷迦太基,把这个古城完全摧毁。

自此整个北非开始了伊斯兰化和阿拉伯化的过程。今日北非各国的人口是阿拉伯人与柏柏尔人一千三百多年大量混血的结果;此外也有一部分土耳其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法国人和撒哈拉沙漠南部非洲人的血统。

圣奥古斯丁

公元4世纪末生活于希波城(Hippo,位于今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的边境)的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是一位罗马统治下的柏柏尔人。他母亲曾梦到他将会成为主教,因此倾注心力培养他。他受过天主教洗礼,但是无法信服;因此又改信摩尼教(Manichaeism)和钻研新柏拉图主义,但也不能满足他的心灵。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听说了隐修者圣安东尼的故事,而且读到了耶稣的名言:“去吧,卖掉你的所有,把它送给穷人,你的财富在天上。”于是他再度领洗信奉基督教,并建立一所修道院,在那里讲道四十余年,成为早期基督教最重要的神学家之一。

他首先提出人类原罪的教理和正义战争的概念,著有《上帝之城》和讲述他个人经历的《忏悔录》,成为基督教的经典作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