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做司马,人前勿露“狼顾之相” 3

后来,功成名就的司马懿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曾经这样赞叹荀彧:“我亲耳所闻、亲眼所见这近百年来的人物,没有及得上荀令君的。”(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

那是后来司马懿的感慨,如今司马懿所得到的,是血淋淋的教训。反对曹操篡汉的人,即便劳苦功高如荀彧者,一样难逃死亡的下场。司马懿原先不知道如何在曹操手下自处,总觉得战战兢兢。现在他明白了。

不怕领导不腐败,就怕领导没欲望。

一个领导,总有一些欲望。比如曹丕的欲望是当太子,曹操的欲望是篡汉。但表现形式不是。就表现形式而言,曹丕是在曹操面前表现杰出,曹操是跟一干大小军阀斗。如果司马懿能帮助曹丕表现杰出,帮助曹操打倒大小军阀,当然很好,也能得到他们的青睐,但毕竟隔靴搔痒、事倍功半。

所以,不妨直奔目标。

荀彧没有白死,给司马懿留下了血的教训。司马懿决心以河内世族子弟的身份,积极推进曹操的篡汉大业。这个活儿,风险低,回报高,比沙场搏杀、帷幄决计,更能带来丰厚的效益!

建安十八年(213年),荀彧尸骨未寒,曹操晋爵魏公,正式在汉帝国内建立了国中之国——魏国。但出人意料的是,曹操并没有指定继承人是谁,反而饶有兴致地对两个最优秀的儿子曹丕、曹植进行了一系列的考试。

司马懿明白,夺嫡的战斗开始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