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尚(3)

这样的人永远不会获得真知,总以为自己已经满腹知识;不好问,不聆听,也不愿接受质疑。若有人提问,未听完问题便妄加回答,答案也往往是谬论。

第二种疾病源自头脑的沮丧悲观,不相信事物可以被自己或他人感知。他们从不询问,也不推理,也不听闻他人说什么。亚里士多德说,这样的人不配学习道德哲学,因为他们如同野兽一样无知,对所有的学习都心怀绝望。

第三种疾病是头脑的轻率肤浅,引导人们在推理中越过所有的束缚,不经过一步一步推理,便匆忙做出结论。其论点没有任何原则可言,却认为自己论证精细。对于否认基本原则的人,亚里士多德说,跟他们无需多费口舌辩论。这些人中有许多未受过良好教育,连基本知识都不具备,却要就几何、天文和物理大发议论。

另外,还有身体上的病患,如先天缺陷,如笨蛋,还有精神错乱,如疯子。法律在《学说汇纂》之《摘要》中对上述情况均有所规定。但丁从中引用道:“立遗嘱时,须心智健全,而非身体健康。”这句话取自《学说汇纂》第二部分,证明了但丁在博洛尼亚时阅读过法律文本。

但丁接下来开始对高尚做正面的定义,他说“有美德之处,即有高尚”,此乃个人的灵魂从上帝那里直接获得的恩惠。美德来源于高尚,但高尚并非来源于美德。他在合组歌中对通过天空中闪烁着无数星星的意象加以说明。在《飨宴》的评论中,他任由想象力天马行空,文笔飞扬,我们几乎能听到他高亢的声音:

这个说明多么精妙恰当!因为高尚即苍穹,其中有无数星星闪烁。闪烁的有智力与道德之美德;闪烁的有自然赋予之美好品性,即虔诚与宗教、值得赞扬之情感、羞耻与怜悯,还有很多很多;闪烁的有身体上的优美卓越,即美丽、力量与几乎终生之健康。星星如此之多,遍布天空,我们不怀疑他们会在人类的高尚之树上结下许多果实;他们属性各异、效能不同,却又统于纯一;高尚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枝杈上结下形状各异的果实。我敢说,人类的高尚,若用其衍生之果实多少来衡量,则超越天使的高尚,虽然天使的高尚更统一、更神圣。赞美诗作者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才写下“噢,主啊,世人无比敬仰你的名…… 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并将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因此,将人类的高尚与天堂相比,实乃无比美妙、恰当。

兴高采烈的但丁无比欣赏自己的这个诗歌比喻。而在《神曲》中,他将创作出更为超凡冥思之文字。他的散文此时亦达到此前方言中未曾达及的高度。

因此,高尚是上帝赐予个人灵魂的,是美德的源泉。那些高尚之人便接近了神。在作此思考时,但丁再次兴高采烈地雄辩不绝,比往常更甚。灵魂的创造在他体内激起他无法表达的神奇之感。

如果我口中所言令人无法理解,诸位不要惊讶。让我感觉神奇的是,智力竟可推导、认知这样的事物(如灵魂的创造)。这不是语言能够解释清楚的,我是说,人类的语言。因此,我同意门徒圣保罗所言:“哦,主的智慧多么高深,主的决断世人难以明了,主的行事世人无从知晓。”

上帝直接赠予灵魂以高尚之天赋,这一想法让但丁惊奇于人类生育的奇迹,这一话题但丁将在《炼狱篇》中予以详解。但丁的生物知识并不完善,他对肉体与精神关系的观念来自古代哲学家,尤其是亚里士多德,但这一点并不重要。对于7个世纪后的读者而言,看到杰出的思想,看到他喜于认知、相信并乐于传授的观念,就足够了。正是这个“恋爱中的头脑”将谱下伟大的诗篇来赞美智力与精神之理解力,这个伟大的诗篇就是《天堂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