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邀请(7)

但丁在《神曲》中引用了他写给“温柔女郎”合组歌中的两首,也是他在《飨宴》中解释的前两首。卡塞拉在炼狱山边唱了“爱于我心中诉说”(“L’amor che nella mente mi ragiona”)。在金星天上,查尔斯·马特尔便引用了“你们用思想推动第三重天运转”(“Voi che’ntendendo il terzo ciel movete”)的第一句。但丁不可能忘记,也不可能指望自己的读者忘记,他在《飨宴》中曾把“温柔女郎”比作哲学,“宇宙之王最美丽、最尊贵的女儿”。如此崇高的人物不可能不出现在但丁旨在自我救赎的诗中。但既然在故事的虚构年份里,女主人公还在世,按照那个时代的诗歌传统,自然不能以真人示人。

在《神曲》开篇处,维吉尔告诉但丁,圣母玛利亚指示露西亚(Lucia)—所有残忍者之敌,但丁也是其信徒—敦促贝特丽采去解救那个因爱她而从羊群走散的人(usci della volgare schiera)。按照传统理解,露西亚即锡拉丘兹(Syracuse)的圣露西,是3世纪的一位烈士,是视力虚弱者的保护者。如此阐释,她便象征着启蒙心智的恩惠。这种解释适用于哲学,因为哲学启蒙心智。但丁在合组歌“爱在心中”(Amor che nella mente)里,用了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意象来对此加以说明。正是哲学研究让但丁有足够的才能写出与贝特丽采更相配的诗句来,这是他在《新生》末尾表达的愿望。但丁如今可以将贝特丽采视为天启神学的象征,而将“温柔女郎”视为哲学之象征了。

露西亚在《神曲》中的角色并不仅限于派遣贝特丽采去拯救但丁。正是她将熟睡中的但丁背上炼狱山,让他在通往7个檐口的门口醒来。通过哲学这一“智慧的福音”,她“温柔地将那些走了歪路的人们领回正道”(但丁在《飨宴》中如是说),通过哲学,但丁逐渐理解罪恶与正义,最终到达忏悔与救赎。在《神曲》里,但丁在熟睡中抵达此精神旅途的各个阶段,正如现实生活中的心灵进化一般,灵魂在不知不觉中抵达各阶段。

露西亚也可能是“圣洁、警示的女郎”(la donna santa e presta),她在但丁于炼狱山上所做的梦中向他显灵。在《天堂篇》中,她端坐于天堂玫瑰中,是最后一个圣伯纳德指给但丁看的。在她右侧是先驱施洗者圣约翰,再往右是圣安妮(St Anne),圣母的母亲,也是一位先驱。露西亚“面对亚当”也十分重要,因为,如但丁在《飨宴》中所言,“上帝创造万物时心中便有了哲学”。

我们不知道这位“温柔女郎”的姓名。但也并非没有可能她就叫露西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