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见之美》 第一章 建盏(5)

残片与光阴

看完龙窑,我们决定去看村长刚才说的那些散落的老窑址。陈旭兴奋起来,说运气好的话,我们应该还能捡到一些老残片。

建盏的老残片,我想来竟也一阵激动。

后进村有一千三百多户人口,是山中一个安静的村落。每天晚上八点钟,这里就完全安静了。

莲子、水稻和竹荪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村民过得倒也舒心安逸。

顾不上天气的炎热,我们一行人向着山野深处走去。

山路两侧,尽是红薯地,些许的棉花田、稻田,以及大片的荷塘。沿途的橘子林向我们彰示着当地主打的水果。

我们的运气不错,走在前面的陈旭突然弯下腰去,捡起一片瓷片仔细端详起来,片刻后惊叫:“看!这就是宋建盏的残片!”我忙赶过去,看他的手掌心中那一小片方形的瓷片,拂去湿土后,竟魔术般呈现出幽暗的深蓝色,并能看出丝丝缕缕的线条,真正是典型的兔毫建盏残片!胎体很厚,却是薄薄的一层黑釉,如蓝墨一般深刻。

“从颜色看,这一片残片的时间应该是宋代早期,但建盏的顶峰时期是在南宋。”陈旭专注地盯着手里的瓷片说。

惊喜还在后面。走入草丛深处的小径,我们的双脚几乎等同于踩在了一条陶钵残片和建盏残片铺就的路上。同行的作家唐公子也是一位资深茶人,看到这些残片如获至宝。

我忙不迭弯下腰去捡起一片又一片的残片,不一会儿双手就捧了不少东西,喜形于色。

看到大家如此“贪婪”的模样,在前面带路的村长忍不住笑了:“一会儿回去,我还是给你们看看完整的建盏和陶钵吧!”

村长告诉我们,在建盏残片中,最珍贵的其实是油滴建盏的残片,因为数量极少,价值很高,现在一块油滴盏残片的价格也被炒到了一两千块钱。

而我们捡拾到的残片全是清一色的兔毫盏。当然,这一点都不影响大家捡拾残片的热情。

我们一行数人穿行于草间窄窄的泥巴路,越过一道水渠,再爬上一道山坡,拨开厚厚的长及腰部的杂草,一个巨大的坑口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村长刚才所说的“那个有树的山窝”了。由于被过度挖掘,它此刻更像是山间一个红色的裸露的伤口,让人觉得莫名哀伤。

残片从坑口坡一直铺到坑底,阳光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如同断续的诗行。

“在这里捡拾残片是允许的,但是不可挖掘。”陈旭告诉我们,“随手拿起一片,可都是来自宋代的文物啊!”

建盏烧制,成品率低,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不完美的建盏是不能进入到宫廷的,又不能随意流落到民间,于是只有将它们就地打碎,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残片存在的原因。

“怎么这么多残片啊!太可不思议了!”唐公子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个袋子,里面已经装满一路捡来的沉甸甸的陶钵和建盏残片了。

村长说,现在的地底下,应该还有好东西,但是至于有多少,那就不好说了。这里终究是已经被挖了二三十年了。

“现在想再挖已经不可能了,国家已经全部保护了起来,”他用手指着一片区域,“这里全部被保护起来了,国家要投资建立一个建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计划投资两个多亿。”

他感叹说:“再好的东西,也就是过过我们自己的手而已,人死了东西也不可能带到墓里去,过过手瘾,过过眼瘾,差不多就好了,总还是要给后人留一点。”

我望着村长的侧脸,一丝暖意在心中蔓延开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