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 4(1)

中国佛教和印度不一样,神权不能凌驾于王权之上。王权能做到的最多是喜欢,还要看你伤不伤害到我的利益。要伤害,对不起,你就要靠边了。不惟对佛教,对其他宗教也是如此。

桓玄一直对沙门有兴趣。这年他又搞了个沙门应该敬王者的争论。大概是为自己以后登宝座做准备。往根本上说,这是儒家与佛家之争。

桓玄强调君权至上、礼教一体,坚持要以儒家的规则来约束佛教。

桓玄想重新书写历史,也想要沙门敬拜王者。将其意书示慧远,他想听听慧远的意见。为此慧远五次和桓玄通信,表达看法,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沙门不敬王者论》,文中他明确表示沙门超俗,可以不受朝廷俗礼的约束。但佛教应维护王权。

慧远一方面坚持了佛教中平等观的思想,无论王者百姓皆是众生,在宗教的立场上没有贵贱差别,因而无须跪拜王者;另一方面他也向儒家传统作了妥协,提出佛教的根本宗旨与儒家是不相违背的。慧远以他独特的智慧超越了佛、儒之间“相违”或者“不违”的问题,化解了佛、儒的矛盾,回避了这一矛盾的核心。

桓玄终于放弃了争论,不了了之。就是在他登上皇位后,也没有再提这个问题,或者是自顾不暇,没有这个能力。后世有论者说慧远向王权妥协,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当时不灵活作些妥协,桓玄能答应吗?宗教有着很好的排他性和灵活性。要看高僧如何运用得当,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