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 3(4)

402年,慧远已经68岁了,须发斑白,但精神还是异常健旺。

多年来,慧远专修净土。慧远相信神不灭,由神不灭产生三世因果论,也就是因果报应。以为要脱离生死之苦,只有净土的地方无限圣妙。结社就是凡社员都要修净土。大家在一块念阿弥陀佛,效果显著些。

七月二十八日,很炎热的时节,但庐山很凉爽。慧远很兴奋,东林寺举行结社了。这是个大事,也是中国佛教界第一次结社。

众人在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站定,由慧远带领,慧远身着崭新缁色袈裟,恭敬焚香礼佛,接着一一焚香礼佛,然后由弟子刘遗民读《西方发愿文》。文章是刘遗民起草的,他声音响亮。发愿文是教徒们发誓愿的文字,表示自己的决心。

读毕,大家发誓相互提携,共登西方神界。史称这次庐山集结为“白莲社”或“莲社”,是为中国净土宗的开始。东林寺遂成为净土宗的祖庭。

后来刘遗民授令为此次立社著文铭石,他首先记叙了这次立社的经过和盛况,“法师释慧远贞感幽奥,宿怀特发,乃延命同志,息心贞信之士,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台精舍阿弥陀像前。率以香华,敬荐而誓焉……”

首次结社,不会有很隆重的仪式和纲领,但还是郑重严肃的。几次说到“同志”,可见志向。当然不是生的志向,而是死的志向。却也离不开生。生前要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据说因为简便,信的人很多。

隋唐时期,佛教鼎盛,分为八大宗派,虽修持法门不同,但都想到美好的世界去。有叫善导的高僧真正创立了净土宗。9世纪,日本僧圆仁来华学习,传到了日本,后来也有了净土宗。

据说两个有名的大诗人没有参加结社。陶渊明是不愿参加。他不信神。

喜欢穿木屐上山并去掉前齿的谢灵运,和陶渊明正相反,想入而不让入。慧远说他心太杂,意思是不够纯洁,大约是灵运对仕途还没有看透彻。灵运有部很美的大胡子,喜山爱水,山水诗极为空灵。有说受了佛、道两家影响,也许佛家的影响大些。他49岁在广州被杀时,还要当地寺庙收藏他的胡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