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 3(3)

东晋僧人多,这就造成了社会矛盾。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很多人为了逃役而落发,也有把寺庙当做避风港,犯了罪逃去的。还有少数不法僧人破戒,破坏出家人形象的。不一而足。

桓玄下山后,就在考虑佛教泛滥的问题。他是从政的,从政治角度考虑,要沙汰僧人。另外也是想树威,为自己登台做准备。

这也是自佛教传来后,中国捏着权柄的人首次提出整顿沙汰僧人,所以影响大。

他和僚属们讨论说:一县有数千人出家,这样下去,既阻碍了社会发展,污染了民风民俗,又败坏了佛教形象。他提出了沙汰沙门的原则和办法:能说经者、经常修习练功者、不和流俗一道者,这些人不在沙汰之列。但是“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例”。桓玄对慧远还是尊重的。

消息传到山上,慧远神态严肃了。虽说庐山不在搜简范围,但他生怕当权者以沙汰为借口,打击沙门。再说佛教界的问题确实也严重,佛门的堕落也对佛教发展不利。他修书给桓玄,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不该沙汰的又增加了几项。比如修建寺塔、造佛像、供奉舍利者等。据说这次整顿,慧远保护了不少僧人。其实这样做,对佛教界也有好处。有些平日不好下手的,也可以借政界下手。

慧远让人将信送出后,立马着手对庐山内部的僧尼进行整顿,拟定了若干节度僧尼的规定,并为之作序推行,如:《法社节度序》、《外寺僧节度序》等。

这天,弟弟慧持来告辞,说要到成都一带传扬教化,峨眉山水好,也好弘教。慧远有些不舍,慧持也很悲伤,但还是坚持要走。

后来慧持到了成都,和当地刺史交好。有一年,蜀郡内乱,慧持避乱到郸县。有个叫道福的,很凶残,带兵来到郸县,到处杀人。道福来到寺中,众僧人很害怕,纷纷逃跑了。慧持在房中盥洗,神色安详。道福来到慧持身边,慧持弹指洒水,淡然自若,道福愧悔而汗流满面,灰溜溜地走了。出了寺门之后,道福对手下人说:“道德高尚的人就是与众人不—样。”公元412年,慧持卒于成都龙渊寺中,终年76岁。消息传到庐山,慧远自是悲痛不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