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成就中国烟王(17)

三举措再改薪酬制度

“单箱卷烟工资奖金含量包干”制度虽然好,但自1985年以后,由于大规模引入新设备,单机计件的方法便不再适用。这时,爱动脑筋的褚时健又搞出了新名堂:将工资与产量、质量“双挂钩”,工人基本工资按生产的数量来计算,但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就要扣钱。

这一想法后来在玉溪卷烟厂职工代表大会上被提出,并由职工代表们讨论出了一个总原则:工资总额比“单箱卷烟工资奖金含量包干”时要高。因此,这一决定受到了工人们的热烈支持。

原则虽好,实施起来却有难度:厂子里如今都是流水线式生产了,计件、按质来计算工资,很难确定具体标准,比如,一台机器具体有多少工序,由几个人操作最合适?为了解决这些实际操作中才能解答的问题,褚时健要求,厂子里的管理人员与劳动科人员亲自下一线参加3天实际工作,然后再来定员定额。

在定员定额薪酬计算方法的计划阶段,褚时健最重视的是公平。卷烟厂中各个岗位上的劳动强度不同,劳动内容也不同,若采用一样的标准来定酬,势必会引发部分员工的不满。“必须要公平,工人才满意,即使处罚了他,他也会心服口服。你如果乱挂些数字在那里,完不成就处罚,工人不会服气的。本来工作就轻松,工资却多拿了,其他人不服气,别的工种也不会服气,所以,必须要摸底,让工资反映公平和实际!”

多次试验后,定员定额工资计酬方法终于确定下来,每一个机台后面都有了一个号码,以方便给操作员记下准确的产量。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不仅由原来“四人操作一台机器”减少至“两人操作一台机器”,而且生产效率也提升了15%左右。针对提高的这部分效率,工人们自然会得到额外的奖励。

在这样的制度激励下,工人们自然比“单箱包干”时期更加积极,迟到早退现象基本绝迹了。大多数工人都选择提前上班,时间一到机器便开始计产量;如果迟到了,这产量奖金就成别人的了!

这次改革让褚时健日后提及时颇为自豪:“工人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设备的潜力也被充分地发挥了出来,所以,我们的产量每年以10万箱、20万箱的速度增长,哗哗哗就上去了!”1987年,全厂产量增长至90多万箱——这一数字到1996年时,便高达了220万箱!

不过,定员定额工资制度虽然使卷烟厂的产量上去了,但同时又萌发了新问题:工人们都将心思放在了如何增产上,消耗却变大了,车间里如烟叶、烟丝一类的原料辅料丢得到处都是。消耗大了,成本自然就高了,这可不是一向热衷于成本控制的褚时健所愿意看到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