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年“在渊”,展现自我经营能力(5)

挑战玉溪

无论是在畜牧场、农场,还是糖厂,在漫长的动荡年月里,褚时健利用“换脑筋法”使经营不良的企业状况都得到了改善,甚至使濒临倒闭的工厂起死回生,使亏损严重的企业重新盈利……就这样不断地投入“换”出,褚时健被调任位于红塔山下的玉溪卷烟厂厂长。

当时,红塔山只不过是一座极其普通并长期沉睡未醒的山,但自1979年10月的一天开始,这里日渐祥光普照。熟知这一历史性转折的人们后来曾一再地感叹,唐朝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那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真应该改作“山不在高,有他则名”。

当褚时健把一抹绿色融入红塔山这片默默无闻的土地时,他生命的年轮已经被无情的岁月刻到了第51圈。对一般人来说,这已经是“知天命”的年龄,而他的人生旅程,却似乎从来也没有过年龄的概念。

其实,褚时健最初接手玉溪卷烟厂时也有他的顾虑。“文革”期间,烟厂争斗格外厉害,遗留问题很多,人心不齐,效益上不去,致使烟厂的产品根本卖不掉。

但从工作上来说,褚时健当时的心情倒没有什么太大的起伏。有了糖厂的经验打底,他对烟厂的工作多少还是有些把握:两家工厂的生产原料都源自于农田,虽然一个是甘蔗,一个是烟叶,但总有可参考之处。他认为,“那时候,还是有三分把握的”。

进到厂子里,褚时健才发现,自己有些乐观了。烟厂的情况有多差?厂区一片萧条,不仅道路坑坑洼洼,而且大部分的房子是年久失修的土坯房。褚时健这位“新任厂长”的住房还好一些,是一间14平方米的砖砌平房,里面放了两张高低床与一张破旧不堪的桌子。当晚,他只得让儿子褚一斌与自己睡在下铺,妻子与女儿褚映群睡在上铺。

次日,厂里给他们换成了28平方米的房子,一家人总算有了安身之地。安顿好家人,身为新厂长的褚时健开始密集地拜访工人,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到车间去蹲点,看生产、看工人状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