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年“在渊”,展现自我经营能力(4)

褚时健在管理红糖生产的过程中注意到,那些黑黑的制糖下脚料往往会被扔掉,但其实里面还含有不少的营养与糖分,而猪是杂食性动物,这些下脚料完全可以作为养猪的饲料来用。在他提出主张后,厂子里的副业组按他的想法,将两三百吨的下脚料储存起来,并购进了几百头猪娃。很快,一吨下脚料养肥一头猪,厂子里面三百多头猪都养得肥肥胖胖的。

在养猪的同时,褚时健还组织了几位工人,将江边一些原属红糖厂但已被河水冲毁多年的荒地重新开垦。由于多年未种植,这些荒地早已被十几厘米厚的石头掩盖住了,褚时健带领工人们将石子用小板车挖走、拉开,将下面的好土深耕、新种,几个月后,红糖厂便有了十几亩的菜地,其中既有大红浑圆的番茄,也有青翠欲滴的辣椒、绿油油的青菜……生机勃勃,长势喜人!

就这样,没有花厂子里多少钱,这些副业产生的效益全都用在了改善工人生活上。过去,厂子里的食堂一个月还吃不上一次肉,现在,大家每个星期都能大快朵颐一次,而且,一家只要出五毛钱,就能够用过去农村浇菜用的大瓢,打上满满一瓢的肉——在毛泽东“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语录“保护”下,糖厂职工当时的富足生活着实把全戛洒人民羡慕了个够。得到了切实实惠后,大家对褚时健更加拥护了。

戛洒糖厂长达16年的时光,可算是褚时健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当时他不仅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在忙工作的同时,也享受着常人般的天伦之乐,而且,他还喜得了一个大胖小子——儿子褚一斌便是在这一时期出生的。

而马静芬也充分地显示了一个贤内助的本色,家里的小日子全由她负责,因此,褚时健得以专心致志地去搞好糖厂工作。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没有人格外为难他,相反,“造反派”们还会特意去保护这位曾经的“右派”,毕竟,在褚时健到来之前,可没有人有这样的本事让厂子的效益上去,人们的生活待遇也提高了不少。

这段时光不仅使戛洒糖厂工人受益颇多,对褚时健本人而言,他也找到了自己人生中最恰当的定位——一位“企业经营者”。虽然当时还没有“企业家”这样的词汇,但在具体的企业工作中,他的生产思维、行事风格,都在经营糖厂的过程中找到了最贴切也最有效的对应点,而且使国家和工人都有了丰厚的回报。

这种成就感给褚时健带来了很大的自信。随后,他开始不断地追求起更成熟的成本意识、产品质量意识、工人收益与企业效益相协调的意识。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褚时健明确认识到,争取利润,这是企业经营者的本分,也是个人爱国爱民的真实体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后来褚时健对玉溪卷烟厂的出色管理,其实就是在延展、创新戛洒糖厂时期积攒下来的相关经验。此正所谓“其来有自”。

至此,我写褚时健的第一篇文章《云烟之王》有谱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