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第三条路(5)

现在的曹杨电影院重建于2002年,一建就建了两年,害我们常常嘲笑说“没有钱,盖不下去喽”。建好后的电影院比原先缩水了好几倍,却大胆更名为“曹杨影城”,原本一楼的放映厅辟成商铺,分租给“老凤祥”、“功德林”、“静安面包房”等等,只有二楼分割出几块豆腐干样的放映厅,往上还有酒楼,歌城,不复之前的纯粹。关于枣阳路我也有段记忆,初中毕业时那里建成了当时整个曹杨地区最贵的楼盘——曹杨华庭,有个同学的家里买下里面的一套公寓,引起一片哗然,因她的母亲在沙田中学附近经营一家礼品店——听说只要她带同学去那家店买东西,她妈妈就会狠狠地斩。

曹杨影城再往前就是历史悠久的曹杨商厦,我爸说是上世纪50年代曹杨新村缔建起来就有了它。我记得自己头一回看到这栋低矮的建筑(好像只有两层楼),当然觉得“这里哪能跟华联商厦比?”可一旦我摸到同样设在角落的扶手电梯,竟有种宛如初恋的甜蜜。外婆家迁往浦东后,我和母亲便只能来逛曹杨商场了,真的是“逛”,我已经知道家里的穷困,看到漂亮的物什,连摸都不敢摸,我母亲倒没叮嘱过什么,而是我常看见牵着小男孩的妈妈吓唬孩子:“别乱碰,碰坏了要你赔!”商场隔壁是曹杨地区头一家肯德基,我在90年代末读小学时候就开了,我记得我那时候考了年级第一,这家肯德基的店长到学校送了我一只长毛绒的“奇奇鸡”,我趁着午间休息就飞跑回家,把“奇奇”送给我晚班下班的妈妈,她也保存到现在,路过肯德基就会惯性地张望一下,接着笑着对我说:“我们的鸡,肯德基不卖哦!”我第一次在这里吃东西,好像已经是初一,伯母不知为什么事情一定要请我们几个孩子吃饭,我们起初约在前面的振鼎鸡,后来受不了别人的烟雾缭绕,才提议到这家肯德基。虽然觉得好吃,可我吃得很规矩,总觉得难为情,还把一份鸡翅推给了表哥,谎称自己吃不下。妈妈反复提醒过我,“不要受别人的恩情,我们还不起。”

曹杨商场的对面是专卖少男少女服饰的伊登商厦,我也很少来买东西,买的也基本是季末打折时揉成一团堆在框里的T恤衫,30块钱一件,今天还在家里当睡衣穿。伊登旁边是家新华书店(翰林店),之后我会以逛书店为借口得以从这条路回家,刚开张的时候人气很旺,因是继原63路终点站之后又一家不止卖教辅书的书店,而且地方还很宽敞。不过势头仅仅维持了几年,以书店割地开第一家振鼎鸡为标志,书店的范围越来越小,庞杂的店铺越来越多。同样打着浓重的时代烙印的还有旁边一家不到五个平方的店铺,我读初中时是风靡上海的街客(我们还笑话过这个名字),接着是香酥鸡,现在换成了薡茶,顺应这股台湾风,楼上35元一位的自助火锅店也更名为“台北吴记麻辣火锅”,住在这里的人都晓得,换汤不换药。

过了桂巷街,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便开在这里的振鼎鸡和紧随其后开设的达芙妮,两家店都屹立至今,难能可贵。振鼎鸡原是曹杨地区生意最好的店家,晚上七点到这里服务员就会向你致歉:四分之一鸡靠腿的部分没有了,甚至鸡都已经没有了,但店里还密密匝匝坐了很多人,抽烟喝啤酒吃鸡胗,简直当自家的食堂。如今的价格已然翻了一翻,原先16.8元一斤的鸡现在是29.8元一斤,一块钱的鸡粥现在是两块三,还有鸡汤面,漂两瓣青菜和几块鸡肝,黑胡椒味很重,妈妈的用呢厂倒闭后她到南汇上班,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她让赋闲在家的爸爸给我弄吃的,我生气地说你随便拿碗面打发我吧,他真捧着“钢中锅子”为我买振鼎鸡的鸡汤面,那时是两块八(现在为五块五),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好几年,所以我现在一闻到鸡汤面的味道就想吐。最近路过振鼎鸡,但凡超过七点,内里空无一人,简直像禽流感袭来,大概曹杨人嫌贵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