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涉皇权者,必消灭(14)

李自成与张献忠,明末历史上最为凶悍的枭雄,被鳌拜完全击败,如秋风扫落叶一般。

同样的,鳌拜也是一个无能为力的人。我仔细分辨过鳌拜这七年来的史料,发现他总是被背后的人推着向前走,而他自己,似乎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所以说他是个悲剧人物。

曾几何时,他背后的策划者,让他举起屠刀剁了康熙。但是,在最后一刻,他始终没有下得去手,他想到了大清三代以来对自己的大德厚恩,想到了先皇顺治对自己的栽培提拔!

其实,鳌拜想要的东西很简单,就是那么一点点权力。

权力,是一个可怕又可爱的东西。他能让你永远受着万人景仰,它也能使你滑向罪恶的深渊,但是,它始终带有一种魔力,让拥有它的人为其着魔,然后被它慢慢吞噬。

鳌拜,就是这样一个被权力吞噬的人。

好人,攫取权力可以办好事;坏人,攫取权力可以办坏事;而大多数人,既不是一个大彻大悟的好人,也不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坏人,他们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仅此而已。

普通人,攫取权力,就是为自己办点儿私事,鳌拜,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人。康熙与鳌拜,没有深仇大恨,一切都是权力的碰撞。康熙胜了,仅仅因为他是皇上;鳌拜败了,不仅仅因为他是臣子,因为鳌拜做错了太多的事,最错的事是失去了天下民心。

人民,也只有人民,是权力的赋予者,也是权力的终结者。

对于康熙来说,干涉皇权者,必消灭之!

一切都画上了完满的句号,四大辅政的昔日风流,皆被雨打风吹去。

年仅十四岁的康熙,这时才真正感觉到了作为一个皇帝的尊严。他的面前看起来已然是四海升平,自康熙三年(1664)夔东十三家被消灭后,这个王朝得到了短暂的平静。

打下天下,很难,自从康熙的祖父开始,用了六十年的时间,建立了这个王朝。然而,治理天下,往往更不容易,康熙渐渐感到,有一种比汉人更难征服的东西,不停向他逼近。

康熙想到了他老师熊赐履给他讲的那些东西,从《大学》开始,到王阳明心学为止,这是一个多么璀璨的文化,任何东西,在这种璀璨文化面前,都要仰首而视,暗自叹服。

征服汉族人很难,征服汉族文化,难上加难!

康熙想到了自己的父亲,这位年仅二十四岁就病逝的皇帝,他俨然已经不再是满族人的皇帝,他是中华民族的皇帝,他留给自己的这个王朝,也早已是中华民族的王朝。

然而,在太皇太后眼中,一切不是这样的。清朝就是满族的清朝,满族人用了六十年,流了很多血才打下来,谁要不记得自己是满族人的后代,谁就是大逆不道的不肖子孙。

十六岁的康熙呢?他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踟蹰地张望着。也许熊老师说的是对的,必须用汉族的文化与制度,才能统治这个国度;然而,皇祖母的煌煌训谕,怎能不听?

七年来,四大辅政大臣一直秉承皇太后的谕旨,以先皇遗书的形式,把先皇骂个狗血喷头。先皇遗书一般有两个用途:一个是总结先皇功过,因为中国人向来谦虚,所以习惯把自己骂一顿,但写先皇遗书时,先皇已经咽气;二个是为未来的执政者定下执政的指导性方针。

其中先皇遗书中把自己骂得最凶的,是先皇说自己是不孝子孙,不能承续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改弦更张,用汉人,学汉俗,其中最不可原谅的,是自己沿用了明朝的政治制度。

当然,这遗书肯定不是先皇顺治写的,但是,对于下一个执政者,这是警告。如果你胆敢忘记祖制,你也是不肖子孙,大逆不道,所以,四大辅政执政时,政治上又回到了关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