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涉皇权者,必消灭(13)

所以说,少年教育是很重要的。我记得唐太宗在看着诸多考生进入考场的时候,他很得意地说,这些人都进了我的口袋了!因为年轻人好忽悠,一旦想成定见,就敢豁出去。

问话之后,康熙宣布鳌拜罪状,下达旨意:你们活捉鳌拜,事成之后,重重有赏。

众人没有犹豫,都是兄弟,没有赏,我们也会玩命冲上去。等到鳌拜进来,他们才发现事情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搞掂,鳌拜虽然是老头,但是武功极高,对付他不太容易。

然而,打架这玩意儿,人多揍人少,多半会赢。除非被揍之人能使出降龙十八掌,可惜是人都不能使出这玩意,经过一番搏斗,鳌拜兄终于寡不敌众,被几个小青年活捉了。

这是清史上很无厘头的一幕,驰骋沙场的老将被毛孩子活捉,鳌拜绝对觉得很没面子。

活捉之后,自然是定罪,在康亲王杰书同志的英明领导下,很快结案。

鳌拜所犯大罪三十款,够杀三十回头都不止,判鳌拜斩立决,至于其兄弟叔伯,统统斩立决,妻子女儿,俱发配为奴!鳌拜兄终于释然了,罪证确凿面前,低下了高贵的头。

人在最为绝望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死,而是怎么活下去,世人皆如此,鳌拜也不例外,他恳求再见康熙一面,在康熙面前,露出满身刀疤,证明对于清朝,自己有汗马功劳。

康熙帝明白鳌拜的意思,不过是求饶一命,康熙帝很慷慨地允诺,就饶了你吧。自此,鳌拜终身圈禁,他的政治生涯,就此完结。而他的全家,男的全部被剁,女的全部为奴。

如果三位好同志地下有知,苏克萨哈地下有知,他们一定会笑,鳌拜,你也有今天!

最为冤枉的是遏必隆,这位整天打哈哈的大臣,居然因为鳌拜之事受到牵连,逮捕下狱。经过杰书同志审理,给出处理意见:遏必隆,革职,绞死。其家人全部为奴。

康熙帝同样宽大处理,给出最终处理意见:遏必隆,免死,削去太师爵位,回家闲住。

好了,四大辅政大臣,一个老死,一个被剁,一个回家闲住,一个永远圈禁。这八年的清宫斗争史,在康熙八年(1668)被画上了完整的句号,然而怎么评价这些人,是个问题。

索尼是个什么人?我在以前说过,一个由鲁莽走向成熟,一个由激昂走向沉默的人,一个把良心与原则永远背着的人。他死后,《清史稿》中这样评价他:忠于事主,始终一节。

苏克萨哈是个什么人?他是一个错步上前的人,他是一个不知怎么作为而有所作为的人,他是一个用心办事,而最后却身首异处的人。这个世界,做什么与得到什么往往不相等。

苏克萨哈死后,《清史稿》给了他这样的评价:见忌同列,遂致覆宗。

遏必隆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他是一个在历史大势中无所作为,而力求自保的人。他没有经天纬地的才干,也没有展翅高飞的大志,他只想保住他自己。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世界就是这样残酷,灾祸是躲不过的,你必须去奋争。

说到最后,鳌拜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

鳌拜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他从跟着皇太极那一天起,就忠心辅佐皇室,在最为危难的时刻,他仍然禀守着自己立下的誓言,不管多尔衮如何威胁与打压,他昂起头,矢志不渝。

鳌拜是一个有能力的粗人。他驰骋疆场,策马扬鞭,从山海关开始,马不停蹄,追赶李自成上千里,最后李自成上山当了和尚;然后他挥鞭西指,在四川,射杀了张献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