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驰电掣效果著 (1)

盈利累累

晚清的各项新式交通事业,在开办之初都有很大的利润。这是因为中国过去的旧式交通工具极为落伍,不但极为浪费时间和金钱,还面临劫盗等风险。一旦有快速而安全的交通工具出现,无不群趋而往。而经营这些交通工具的企业乘机抬高价格,自然可以牟取暴利。

盛宣怀办电报局有专营权,没有外商与之竞争,与轮船招商局相比更有优势,利润是很高的。初创时的17.8万余两官银,除分期缴还现款8万两外,其余的都以电报局应收官报的电报费陆续划抵,不到3年便已抵偿所欠之官款而有余。并且电报利润逐渐递增,企业盈利连年增加,盛宣怀的个人财产也趁机膨胀起来。

电报局的盈利还可以从股票上涨的趋势中得到说明。电报局改为官督商办时,招股十分困难。1884年,在为架设苏、浙、闽、粤线招股时,由于正值中法战争,上海市场萧条,每股100元的股票只售七八十元,再加上股商观望,盛宣怀只得挪金州矿资将20万元以充50万元之数。到1898年恰克图造线添招股份时,购买股票者大大增多,且发生抢购现象。甚至有通过私人关系,恳求盛宣怀预留股份的。京恰线续招60万元新股,毫不费力地就完成了。从无人购买到抢着购买,表明电报局经营较有成效,信誉大大提高。

电报局的盈利累累,还可从股息分配中看出。根据章程,股东在享受10%的官利之外,还可参与股息分配。在电报局第一次增员时,旧股每百两连同未付官利股息,换新股票200元,核算股息约在30%以上。能负担这样高的股息,在当时其他官督商办企业中是少有的。其后10年中,每年股息分配大都在7%的水平,个别年份也曾分配较高的股息,如1894年分派股息28.5万余元,1895年则为27.4万余元,股息率都在30%以上,这在当时的新式企业中也是比较罕见的。股息的高低是判断一个企业盈利情况的因素之一,股息高低是与盈利多少成正比的。从以上电报局的股息分配可看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利润极高。

盛宣怀凭借电报局而赚大钱,为了追逐更高利润,以达到办大事、做高官的目的,每年都从电报费收入中支出大笔款项架设新的干线,购买电讯器材,十几年间在18个省架设电线,开办电报业务,使中国通讯事业蓬勃发展起来。

盛宣怀创业的艰难及电报业良好的经营,赢得了清廷许多封疆大吏的理解和赞赏。李鸿章曾写出专折为盛宣怀请功,他在《盛宣怀请奖片》中称:“……英、丹电报公司且于九龙及上海至吴淞安设陆线,方谓非常之举,中国未必果行,遂群起相争,多方阻挠,该道(指盛宣怀)奉饬设法抵制,相机操纵,一面集资赶设沿海陆线,使彼狡谋废然中止,保我自主之权,尤于国体商情所关匪细。今线路绵亘万数千里,京外军谋要政瞬息可通,成效昭著,其功实未可没。该员才具优长,心精力果,能任重大事件,足以干济时艰。”说明通过电报工程,李鸿章对他更加信任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