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共与爱国(2)

1937年卢沟桥事变,蒋介石终于宣布中国实行全面抗战。陈诚被任命为淞沪会战的前敌总指挥。他顿时热血沸腾:“从九一八事变起,我誓愿为抗日战争效命,至此乃得如愿以偿。”淞沪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面对日本钢铁战车的辗压和炮火的猛烈轰炸,陈诚命令自己的嫡系王牌军第十八军将士紧守阵地,英勇抗敌,甚至作自杀式的冲锋,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谱写了一曲壮烈的抗战之歌。

在八年抗战期间,陈诚亲自指挥的重大战役有淞沪抗战、武汉保卫战、宜昌反击战和宜昌会战,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败多胜少,但作为战区指挥官,他尽到了一个中国将领的义务和责任。毕竟他负责防守的国民政府陪都重庆的大门——长江石牌要塞在日军猛攻之下,终究未落入敌手,鄂西战区,特别是恩施基本保持了完整,为中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最终取得胜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以“抗战名将”、“抗战英雄”来评价陈诚,是公允的。

另外值得肯定的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后,陈诚以民族大局为重,放弃了他一贯的反共论调,一致对外,共同抗日。特别是在担任政治部部长期间,他与中共领导人、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共事,不仅保持了与周恩来的良好的个人关系,还维持了与中共的正常合作局面,受到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的赞赏。

败退台湾后,陈诚仍然坚持反共,但他始终坚守了他的底线: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派人游说他在台湾拥兵自立,他以沉默示意反对。1961年,美国方面准备提出“一台一中”、“两个中国”的方案,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陈诚公开谴责,认为这是分裂中国的“阴谋”,“决不会接受”。虽然,他反对“两个中国”是从台湾当局的利益出发,但也是民族大义的体现,从客观上起到了阻止分裂中国的阴谋。

在他晚年,这位反共强硬派的调子越来越低,临终遗言,只字不提“反共”。他是出于现实因素的考虑,还是思想有所转变,很难探究。据说,陈诚1965年去世后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这样评价他:“陈辞修是爱国的,他坚决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