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访钟叔河(2)

“周作人是有远见的,‘文革’之前他就把很多手稿转移出去了,现在搜集起来,有很多困难。他的很多论点,关于妇女的,关于儿童的,现在看来也还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周作人散文类编》出来后,你就会发现,文学的只占很小的比例。周作人首先是思想家、启蒙家。”钟先生与周作人五十年代开始通信,八十年代开始编辑周作人著作,现在的十卷本散文类编,是目前国内搜罗周著最全的文集。连知堂的亲授弟子也表示钦佩。周作人终其一生,有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三十年代沦为汉奸,终为国人唾骂。但他在“五四”期间作为一名骁勇的战将,其功绩是不能抹杀的。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上的启蒙作用,放到现在,仍然具有不灭的光芒。不少人(包括一些散文选家)把周作人当悠闲、闲适作家看待,实在是太片面了。也正因此,钟先生这套书便在更高的层次上具备了认识价值。几百万字的周作人著述行将问世,世人看起来好像顺理成章,又好像非钟先生莫属。不过,仅仅在几年前,对周作人著作,还有曾国藩著作的辑集出版,都给钟先生招致了麻烦。世事变化起来还是很快的。

然而,《走向世界丛书》却使先生成为学术界知名人士。丛书编辑的是清(主要是晚清)人出国笔记,近代中国人从闭关锁国到走向世界,他们的见闻、思想对当时的中国(国人目为天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中西(外)比较之中,他们终于发现了中国的相形见绌。这套书动议于一九八○年,出版于八十年代初,从一个十分独特的领域对改革开放产生了良好的作用。版本学家李一氓、大学者钱钟书都对此举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丛书收在每本书前的钟先生所写的长篇叙论,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和思想见地,充分显现了先生的深厚学力。他的狱友朱正先生曾著文说许多史籍包括这些清人出国笔记,大多是钟先生一九五七年以后读的,即使是后来劳改,也是只要有机会就读书,“他是抱着使自己弄清楚一些问题的目的而读书、而思想的。在广泛的阅读中,他越来越把兴趣集中于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方面,这反映了他对祖国命运的忧思”。几个月前,我得到先生赐赠,有了这套丛书的叙论集《从东方到西方》,是十分考究的精装本。他说:“这本书是出版社赔钱出的。在这之前,中华书局出过一本《走向世界》,可以说是这一本的姊妹篇。”

钟先生对烹调也是十分在行的。这使人想起出版界关于图书装帧的一个说法:“北有范用,南有钟叔河。”范用先生刚好也是喜欢此道的。装帧比之烹调,犹如美味佳肴的色和形,钟先生的著作和编著装帧都以朴素淡雅取胜。而校勘之细,注释之精,少有人及。最近他为海南出版社主编的一套“父亲看了儿子还要看”的书,叫“人人袖珍文库”,第一辑二十种,从《三国演义》《红楼梦》到唐诗、宋词、元曲,到《曾国藩家书》,到《呼啸山庄》等。一律四十八开本,精编精校精印,我已得着一本样书,光看样书也是很舒服的。

从烹调说到吃的环境,先生说这家酒楼菜过得去,但主要是空气好,能看得远。他挪开椅子示意我往外看,我一侧目,果然看见长长的林荫大道和远远的蓝蓝的天。

(一九九四年八月六日《十堰青年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