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吃政治”(3)

仁宗皇帝后期,朝廷度支判官兼牛形人王安石正当壮年,食量大如牛。每天思考国家大事,给皇帝写万言书,石沉大海。仁宗在位四十多年,对国家的未来深谋远虑,决不会轻易变更祖宗法度。王安石的心思,宋仁宗洞若观火。一年年过去了,王安石的变法主张落不到实处。上朝憋着,下朝吃肉。夜里掌灯读书,几案上总有一盘手抓肉,羊肉或牛肉。脑力消耗极大,需要肉食的补充。

黄庭坚说:“王介甫终日目不停转。”王安石的这副模样活像阴谋家,不过,他谋国不谋家,他为官的一切出发点都是好的,希望赵宋王朝国运长久。

精力充沛的王安石,每天读书到寅时(后半夜),徘徊杂树纷披的庭院,仰望星空想问题,嚼着牛羊肉或肉干。“一日二肉”,十年不废。由于拒绝官场的宴饮和深夜独处,他养成了自己吃肉的习惯。据说三斤牛肉,他一顿吃个精光。他对猪肉的兴趣有限,尝戏谑苏轼:子瞻爱猪肉,前世恐为猪友。苏轼笑曰:介甫疼虱子,前生当是虱子王!

宋仁宗在宫中设宴款待臣子,王安石“忝陪末座”。韩琦、富弼、范镇、欧阳修、包文正等一群重臣谈笑风生,王安石沉默寡言,只一味吃着鹿肉熊掌,咀嚼有声,腮帮子鼓起。黑面包公侧目而视。范镇摇头。

左相韩琦忍不住发话:介甫啖肉吧嗒嘴不太好吧,天颜在上,焉能放肆?

王安石不理睬,继续大嚼。仁宗皇帝好奇地瞧着他。患近视眼的欧阳修以目视之,示意他尊重韩琦宰相。司马光坐在他旁边,暗暗拉他的袍袖。他吞下一块鹿肉,喉结凸出,又顺手抹嘴巴,油手顺便挠挠肩膀和腹部。

皇帝一笑置之。韩琦的脸色就很有些难看了。

当初韩琦做扬州太守,王安石是他的下属。二人不和,官吏皆知。王安石当面顶撞上司,弄得韩琦下不来台。早晨衙门点卯,王安石经常迟到。有一天他冲到衙门,歪戴官帽斜穿官衣,嘴里还塞着半块冷馒头,气喘吁吁地吞咽,喉结触目。同僚纷纷窃笑。堂上高坐的韩太守冷冷地说:年轻人,我劝你趁精气旺多读几本书。

介甫顿时脸红筋胀,却一声不吭。同僚们又笑。韩琦的言下之意,是王安石把精力用到妓女们身上去了。扬州历来繁华,官妓私妓甚多。其实王安石夜里读书用功,天麻麻亮才上床打个盹儿,顷刻惊起,抓个大馒头,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太守府……韩琦错怪他,他也不解释,只在日记中写下九个字:“韩琦貌美,余一无可道。”

北宋的老贵族韩琦生得相貌堂堂。王介甫面黑,自以为不漂亮,所以对貌美的男人有些瞧不上。扬州是他初入仕途的“磨勘”期(磨炼,勘察,一般三年),上司的评语直接影响前程。王安石却对韩琦漠然视之,可见其执拗性情和异乎寻常的自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