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吃政治”(2)

王安石的孩提时代,牵着父亲的衣襟舟行江南,远足西蜀。过八百里秦川,登秦岭栈道,入剑门关,惊叹剑门关七二峰,峰峰向北。连月跌跌撞撞,吃尽了苦头。也许父亲有意锻炼他。橦梓道上他跌个嘴啃泥,父亲盘坐石头看他,逗他,挖苦他,永远不会伸手拉他。蜀道艰难,忽风忽雨忽雷电,小男孩儿颤巍巍走过荒山野岭,时闻鬼哭狼嚎。黄昏投宿寺庙或山野人家,胡乱塞饱肚子,次日睡得正香,复被严厉的父亲拽了上路,半睡半醒一拖十几里。清代人辑的三大本《宋人轶事汇编》,讲王安石甚多。

有时候方圆百里荒无人烟,父子二人吃完了干粮爬树摘野果,惹得树猴集体抗议。饿肚子,想吃物,哪管虱子跳臭虫咬。偶尔捉住一只野兔,射杀一只野鸡,生了野火烤来吃,大快朵颐,哇哇乱叫。王安石对父亲说:等我将来做了大官,我要吃遍汴京城的好东西!我天天去逛大相国寺!

后来他紫袍加身,题诗于大相国寺:“三十年前故地,父兄持我东西……”

开封府的大相国寺又是贸易场所,可容万人买卖。鲁智深倒拔杨柳,就在那个地方。汴京开放集市,每月八次。坊市相连,不像唐朝坊与市相隔。唐朝一定品秩的官员还不许去市场。官尊而商贱,宋代稍好一些……

王安石像怀素一样多年肉压抑,一旦放开了肚子,吃相有点难看。他可顾不了那么多,埋头猛吃,又埋头弓腰蹿着走路,埋首于书卷不辨晨昏。王介甫有两个“王三不”,一曰不畏天命,不管人言,不守祖宗法度;二曰不洗澡,不饮酒,不进社交圈。

欧阳修则戏称“介甫三埋头”,埋头吃,埋头走,埋头狂读诸子百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