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士为知己者忙(2)

转年开春,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想,空城计总玩也不是办法,这回应该来个决绝的,让老先生心灰意冷,刘备即使不气馁,关张也绝对不能忍受的。于是,诸葛亮决定在草堂高卧,不理会刘皇叔恭立台阶前。其实诸葛亮一直醒着,也一直在做思想斗争,斗争得很剧烈。他从来没有这样犹豫不决:出去,身上的担子可能就是一辈子,而且前途难料,刘备的心腹关张很难相与,更要命的是除了这一狭隘一莽撞的两个家伙,刘备的手下再没有别的数得上的文官武官,异姓三弟兄搭伙,怎么看怎么像是山大王打家劫舍;不出去,老守在这隆中也不是个了局,年轻人总要做事业的。还有,关张两个凶恶的家伙,前两次已经压抑不住怒火,现在知道诸葛亮就在屋子里,再不出去应对,愣头青真得把房子烧了,把一家子灭门也说不定,眼前兵荒马乱,告状都没有衙门敢受理。

这一场午觉,睡得极其艰难,也极其煎熬,诸葛亮智慧的大脑里迅速编排着各种方案,对它们的优劣和可行性做出比较鉴别,最后决定接受刘皇叔的邀约,出山帮助刘备占据一块地盘,立住脚跟,然后再图扩大。至于占据地盘这件事,倒是难不住诸葛亮,他隐居南阳,绝不是浪得虚名。诸葛亮决定出门然后出山,出门这一步,眼下就走对了,因为莽张飞已经等得焦躁,正准备火把烧房子,房子被烧,诸葛亮想逃也逃不出,张飞绝对有曹操一不做二不休的劲头,斩尽杀绝的事他老张可没少干。

诸葛亮谋略不如曹操周瑜,治军不如刘备孙权,理财不如鲁肃李严,但他的忠诚在三国时代罕有出其右者。这就是君子的千金一诺。隆中与刘备的一番晤谈,奠定了他对于三国形势的方针大略——联吴抗曹,持续北伐。联吴抗曹战略被关羽粗暴破坏,幸亏诸葛亮在夷陵之战后努力修复与东吴的关系,虽然损失惨重,但终于得以恢复;持续北伐,却因为实力不济和谋略不足,到底毫无建树,诸葛亮身心疲惫,死在五丈原。

如果这些事曹操或周瑜来做,也许没有什么,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做这些事的是诸葛亮,就分外令人感动:他的才力只是一个郡守县令,这些负担远远超过了他的承载能力,明知不可为,还强要去做,只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出师表》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历史上凡是忠臣,读诸葛亮《出师表》,必为之动容,一片忠诚可对天。司马懿问诸葛亮的使者:“最近孔明工作、寝食怎么样啊?”使者曰:“丞相起得早睡得晚,处罚士兵等事情都亲自过问。吃饭,每天只是两三小碗。”司马懿对诸将说:“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主簿杨颙劝诸葛亮说:“丞相常自校薄书,窃以为不必。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孔明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流泪说:“我怎么能不知道这个道理,我只是觉得,接受了先帝的重托,必须对得起先帝的事业,这些事情交给别人去做,我总是不放心,唯恐别人不会像我这样尽心尽力。”

刘备和诸葛亮,既是君臣之遇,也是君子之交。君臣而君子,中国历史上只有这一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