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士为知己者忙(1)

诸葛亮在隆中种稻谷插稻秧,挽起裤脚下水田。挽裤脚干什么,费那个劲,隆中地处偏僻,脱了裤子下田,也没人看见,所以那时候如果访隆中,一定能看见打赤膊的诸葛亮。种地是一个形式,形式包裹的内容才重要,这是汉末的习俗,要想成为大名士必先隐居,但是隐居就不太容易成为名士,隐身到山里,也就没有谁知道他了。为此,众人的揄扬是少不了的。刘备求贤如渴,忽然有人求见,却是司马徽,司马徽听说徐庶已经推荐了诸葛亮,刘皇叔正要去隆中拜访孔明,说:“元直走就走吧,何必又惹他出来呕心血?”刘备说:“先生何出此言?”司马徽说:“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刘备很诧异:“为什么颍川这么多大贤人?”徽曰:“从前,术士殷馗观察天象,断言天上智慧之星聚集在颍川,所以这里贤能之士太多。”关羽一向目中无人:“管仲、乐毅,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太过了吧,有谁承认他吗?”司马徽笑道:“我承认啊,荆州人民都承认。依我看,孔明之才,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司马徽飘然而去,刘备心痒痒的,急切想见到当代姜子牙、张子房。

诸葛亮是不是当代的管仲乐毅,诸葛亮本人说了不算,司马徽说了也不很算,要看事实。事实很沮丧,南阳属于荆州地界,荆州刺史是人称“八俊”之一的刘表,而“八俊”的突出成绩恰是招揽人才。当代管仲乐毅隐居隆中许多年,刘表等人居然不闻不问,而且诸葛亮与刘表还沾点亲的。这已经说明问题了。诸葛亮的确是在隐居,隐居的目的的确是出仕,但他的出仕目标只是刺史县令之类,不想纵横于列国之间指挥千军万马,徐元直、司马徽的揄扬不符合他的本意。

刘皇叔来访,大大出乎诸葛亮的预料,他知道刘备的意思,老头子礼贤下士,想找个替他卖命的人。卖命不可怕,人的一生可不就是卖命吗,为他人,为自己,反正辛辛苦苦地卖一生。问题是,他不知道他的本钱够不够与皇叔周旋,恐怕到后来把自己彻底卖出去了,结果颗粒无收,赔个底掉。其实,诸葛亮明确知道自己的本钱,他赔不起。

于是,他吩咐小童:就说诸葛亮出门旅游了,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

刘皇叔怅惘而返,诸葛亮望着刘备的背影远去,叹息一声:“为什么来的是刘备?”这句话的潜台词很丰富,诸葛亮在等待谁呢?刘表肯定不入他的法眼,荆州的形势很不乐观,刘表立嫡立庶没主张,早晚是曹操的盘中餐,袁术袁绍已是明日黄花,曹操枭雄,势力强劲,才是未来的中国之主。诸葛亮的慨叹是不是这层意思,已经无从查考,总之,诸葛亮对刘备,没有心动的感觉。不动心,不是因为刘备不重视,而是因为太重视。不是人人都想当第一把手的,诸葛亮很怕当一把手,而且皇叔还要他当未来国家的一把手,他极其不愿意。曹操招引的贤才如过江之鲫,刘备的贤才只有一个,整个集团都由这个贤才支应,这个“贤才”的心理负担,太重了。

没过几天,小童子慌张来报:上次的那个皇叔,又来了!诸葛亮心里一沉,不知道怎么回复刘备的约请。恰好弟弟诸葛均也在,诸葛亮心生一计,叫弟弟替他应付过这一场。诸葛均说:“家兄云游去了,或三五日,或三五月,归期不定。”就是要绝了刘备的念想。他没说三五年,已是很宽厚的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