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大唐断背考(6)

杜甫是典型的追求高尚道德感的儒家诗人,他的人格是追求完美的儒家人格。杜甫是真正懂得慈悲和仁爱的,他所关心的是人的苦难和民生的艰辛,所关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爱和同情,也只有这种品格才能最后拯救当时那个劫难深重的世界。杜诗最大的特点是温柔敦厚,温柔敦厚的本质,是用爱而不是怨恨写就的。他对朋友有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对兄弟有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妻儿有情,“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对山河有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对落魄的天子有情,“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对逃难的王孙有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对素不相识的路人有情,“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当了小官,从兵曹参军任上回奉先家中探望妻儿时,迎来的却是幼子受饿夭亡的噩耗,他和妻子抱成一团,号啕痛哭。草草安葬了幼子,杜甫已哭得无声无泪,他表情僵硬,歪歪斜斜地站起身,挣扎着取出纸墨奋笔疾书,写下《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五百字一气呵成,字字泣血。那是他对长安权贵们的愤怒控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什么盛世?盛世只是少数权贵的盛世,大部分人忍饥挨饿,少数人骄奢淫逸。他的苦难体验早就超越了个人的丧子之痛,升华为对全体众生的悲悯。宋代黄庭坚评价杜甫的一句诗是“醉里眉攒万国愁”,他为什么愁?醉了也愁,皱着眉头,终日忧苦,正是因为博爱而心劳。他人道主义的盈盈泪光划过八百里秦川、三千里江山,关注的却是“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他的心灵,永远惦记着苍生之痛;他的悲情,永远亲吻着家国河山。21世纪的今天,到哪里去寻找这样纯粹的人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