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热力学定律(3)

考就是不忘先祖,宝就是善待邻里,以后依次是早起,打扫,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有此八字,曾家的发展重新上了轨道,再次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第四代曾玉屏迷途知返,固是善事,但无论如何,曾玉屏已经来不及读书了。于是读书的希望只能再度下移,移到了曾家第五代曾麟书身上。

第五代曾麟书,是世上顶顶可怜的人。他明明没有读书的天分,却因为家族的希望所寄,被迫硬着头皮死读书。看了曾麟书的不幸遭遇,我们就会知道,读书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可怜虫从十几岁开始参加科考,持之以恒地考到四十多岁,经历了16次的落榜折磨,终于在第17次,考入了县学,获得了生员资格。

上课的那天,曾麟书一看旁边的同学,顿时泪流满面。

坐在第五代曾麟书旁边的学生,就是他的儿子曾国藩。这一年曾国藩22岁,当时他的名字还叫曾涤生,但无论如何,曾麟书搭进一辈子死读书,开花结果却落在了曾家第六代曾涤生身上,试想曾麟书如何不老泪纵横?

就是这样,从第一代曾应贞,第二代曾辅臣,第三代曾衍胜,第四代曾玉屏,第五代曾麟书,直到第六代曾国藩,曾氏族人中才总算出来一个读书人。

何其艰难!

很多人把读书看得容易,那只是他们绝非真正的读书人,只是被迫塞在教室中认识了几个字,从此这辈子再也不会碰书本一下。不去做的事,总认为是容易的。而只有曾国藩才知道,要培养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一个真正对思想与学问感兴趣的人,那是需要六代人的心血栽培,是艰难到了难以想象的事情。

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必然是像曾国藩这样,能够从社会生活中,从书本中,体悟到最接近于真理的规律。如曾国藩本人的人生哲学,就与热力学三定律有着极尽相近之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这个标准,所以这世上真正的读书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正是因为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曾涤生寄希望于自己,天晓得自己而后,曾家的后代是不是还会对读书感兴趣。他对此没有把握,事情必须从他开始,不能再无限期推后。

但同时曾国藩也知道,他所追求的真理只能是无限趋近,却无法抵达的。此外就是这个世界是平衡的,在追求知识与思想的过程中,他必须要付出一些代价,譬如他的身体健康。晚年的曾国藩曾不无恼火地说起这事,他只要一琢磨学问,身体上的皮癣就大肆发作,痒痛钻心,可是他还得琢磨啊,要不然又能怎么办?

最终,曾国藩还是决定取巧,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得尽可能低一些,将自己定位于“词臣”这么一个位置,说难听点就是清客,就是弄臣。但如果作为一个弄臣,能够避免让他承受皮癣痒痛之折磨的话,他宁可选择这个。

但这却由不得他。

说过了,这世上真正的读书人太少太少,曾国藩,他终将被挤对到一个他极力想逃避的崇高位置上。

宿命,或者说是使命,总归是命。

这是写日记时的曾国藩,还没有料到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