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前的最后一个冬天,有天我在铜锣湾闲逛,非常纳闷,不明白为何众多店铺大下午的就都关了门。后有明白人指点,那天是冬至,粤港一带,冬至是和春节一样的至大节日,家家户户要吃团圆饭。
古有“冬至如大年”之说,冬至还曾有过“亚岁”的别称,可见地位特殊。
在北京,冬至不算节。至少不算大节。《 燕京岁时记 》里就说:“( 冬至 )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与夏至之食面同。故京师谚曰:冬至馄饨,夏至面。”时至今日,连吃馄饨的习俗都少有人知,很多人被问起冬至该吃什么时,回答是犹豫的:呃……饺子?
冬至在南、北方不同的待遇,大约与地理环境有关。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中国大地本是至阴之时。与此同时,物极必反,至阴也就意味着阳气始动,万物开始萌动复苏。这在向来讲究阴阳的中国,是件喜兴事,值得大庆特庆。问题是中国疆土辽阔,所谓“阳气始动”,南方百姓可能有明显感觉,而在北方,冬至只意味着一年最冷阶段的开始,冬至日起开始数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所以,虽然“百官”会“呈递贺表”庆祝,百姓却“不为节”。百官们知书达理好讲理论,理论上确实阳气始动;百姓呢,只管实实在在身体的感觉,冷暖自知。
冷也有冷的好处。北方虽冷,却可体会到“冰上走”的乐趣。就拿北京来说,北海、后海、颐和园水面都结了厚厚的冰,孩子们在冰面上拖冰床,小伙子、小姑娘在炫耀滑冰技艺,个个如孔雀开屏般向异性展示自己的魅力,那情景,许多南方人羡慕死。
因为至冷,多数时间在屋里“宅”着,便又想出种种玩法。比如“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是一个游戏。《 帝京景物略 》里记载:“冬至日人家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还有另一种玩法:准备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画,共八十一画,冬至开始,每天按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大功告成。玩得更细的人,还会将此过程进一步复杂化,填充每天的笔画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为红,阴为蓝,雨为绿,风为黄,雪为白。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是“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九九消寒图”的游戏,北京至今还有不少老派人在玩。再过几天就是冬至了,这两天,去荣宝斋买宣纸的人渐多,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有人是在为这游戏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