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过年,日报、晚报照例会劝诫全体市民注意健康,万勿暴饮暴食。
可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里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这种劝告有点过时,他们早就见大鱼大肉如见鬼魅,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自觉远离。
都说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淡,依我看,远离大鱼大肉大酒是原因之一,健康上可能得益了,气势上却是缺了一截。
酒、肉一大,是有气势的,连在一起说说都能叫人心向往之。好比“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言下之意是吃香的,喝辣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神气啦。
古人更豪爽,《 史记 》里说殷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饮。《 左传·昭公十二年 》写晋、齐两国国君行投壶之礼。晋之大夫荀吴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齐侯说:有酒如渑,有肉如陵。《 汉书 》里讲张骞去西域,“行赏赐, 酒肉池林”——酒流成河, 肉堆成山, 痛快何如。
还有一个成语,叫“浆酒藿肉”,肉如水浆,肉如豆叶。看古书,常会见到类似这样的描写:张灯悬彩,浆酒藿肉,竟有昏昏达旦者……
也是古时候人不懂化学,所以只能吃些简单明了、天天在眼前晃来晃去的东西,他们不懂把面粉先制成条状物,再油炸成卷曲状,经过化学处理包进塑料袋,想吃再用沸水冲泡。
别说化学了,殷商时期,贵族好吃各种酱,只知道用酒加肉加盐来做,直至周以后,才发现草木之属也可以做酱,于是酱的种类陡增。
随着人们吃上的选择越来越多,酒肉的气势日渐式微,现在虽是仍然常见酒肉连在一起说,不过无非是“酒肉穿肠过”、“酒肉朋友”这类不痛不痒的话了。日常生活中,也是素食主义日渐盛行,大酒大肉的辉煌时代结束了。
有个故事说,江南某位土老财要给自己做寿,亲朋好友都送礼祝贺,财主抠门成性,不愿大酒大肉招待,结果惹恼在座一位读书人,讨了红纸,假装给财主写对联。上联是“一二三四五七八九十”,下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土财主不识字,光顾看着红地黑字气派好看欣欣然,殊不知,读书人在讥他太过吝啬,寿宴无酒( 九 )无肉( 江南方言里,“肉”与“六”谐音 )。
我看这副对联,和现在少了酒肉气势的春节倒非常般配,过年时节,不妨写了挂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