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理想是当一个文艺图书编辑
他与书同寿·赵家璧
赵修慧
与 书 同 寿 父亲是中国出版史上值得记忆的一个编辑。他 I 踏入编辑行列时年纪比较小,不到30岁就达到了自己事业上的第一个高峰;他联系的作家面比较广,20世 父 纪30年代各主要文学团体、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代表 亲 作家都成为他的组稿对象;他喜欢编成套的书,在他 的 编 编辑的书籍中,许多已成为可以传世的“长命书”;他 辑 得到过中国出版界最高的荣誉——“韬奋出版奖”。 生 他的编辑生涯是怎么走过来的呢? 涯 他的理想是当一个文艺图书编辑 父亲在高中一年级即参加校刊《晨曦》的编辑工 作,并由此对编辑工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当看到手写 的文稿一经排成铅字顿时变了样,再印到白纸上,加上 一个漂亮的封面订成本本,送到众人的手中,就被称为 “书”了的过程,父亲难抑喜爱之情。文稿成“书”后, 就被赋予了独立的生命:它能走遍天涯海角,它能渗透 进人们的灵魂,它能让人醒悟、令人奋发。无论是谁, 只要遇到书,都会和书交上朋友,永远也分不开。父亲 太爱书了,他想将来做一个专门编书的编辑。 因为对编辑工作的热爱与向往,父亲对高中时期 的校刊《晨曦》的编辑投入了很多的精力,第二年即 大学时代的父亲 被选为主编。他对这份刊物作了许多改 革,又把这份校刊拿到社会上去发行。不 久,他认识了良友图书公司的经理伍联 德,他曾对伍经理说:你们为什么不出一 种专门给学生看的杂志呢? 伍经理让他写一个计划送去。1 928年父亲还 是光华大学一年级学生时,伍联德就亲自开车到学生宿舍找到他,聘请 他去良友图书公司任《中国学生》杂志的主编。从此,父亲以半工半读 的形式步入了编辑行列。1932年大学毕业后,他成了良友图书公司的正 式职工,职务是文艺部主任。他的理想实现了,他如鱼得水,尽情地发挥 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编辑出版了《一角丛书》《、良友文学丛书》《、良友文 库》《、新文学大系》《、良友画库》《、中篇创作新集》《、现代散文新集》等成 套文艺书及许多单行本书籍。可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破了他的出 版计划,他不愿背叛自己的祖国为日伪效力,便改名换姓与《良友画报》 的主编张沅恒一起,辗转流离奔赴桂林,在那里复兴良友图书公司。可 是好景不长,日本又发动湘桂战争,政府命令疏散。他押运着公司的存 书、纸张后撤,途经金城江时,遇车站大火,眼看着公司的财物化成一只 只“黑蝴蝶”在空中上下飘浮,他意识到“公司完了”。在伤心和绝望之 中,他携带着一家老小艰苦跋涉,到达重庆。在重庆他上无片瓦、下无寸 土,寄居在同学家中。为了生活,父亲不得不摆地摊、进拍卖行,但他从 事编辑事业的决心从没有动摇。巴金在《寒夜》后记中曾这样写到父亲: “……1944年冬天……有一天,赵家璧兄突然来到文化生活出版社找我, 他是空手来的。他在桂林创办的事业已经被敌人的炮火打光了。他抢救 出来的一小部分图书也已在金城江大火中化为灰烬,那损失使他痛苦, 他与书同寿·赵家璧 J3但他并不灰心。他决心要在重庆建立一个新据点,我答应给他帮助。我 了解他,因为我在桂林也有同样的损失。于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我 开始写了长篇小说《寒夜》…· 99 但是,他的老同学、与他风雨同舟在桂林一起复兴良友公司的原画 报主编张沅恒,看不到在国难如此深重之时文化出版事业还有什么前途, 加上他的妻子又将临产,便决心弃文经商。两个文弱书生在争执中竟发 生了肢体冲突,撕破了当时极珍贵的白衬衫。父亲带着从上海跟他到内 地的职工王九成,精打细算,苦心经营。在朋友们精神、资金、房屋等方 面的大力支持下,重庆的良友图书公司终于在1945年2月复业了。 抗战胜利后,父亲回到上海,带着为将来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 抗战八年》而与作家签订的合同(其中包括茅盾编的小说集目录),带着 与郁风签订的出版《郁达夫全集》第一集《寒灰集》的合同,带着与老舍 商定的出版《老舍全集》的计划,满腔热情,想在胜利后的上海重振旗 鼓,再展宏图。可是事与愿违,两地的公司股东发生了争执,而结果是原 上海的董事长袁某人取得了胜利。此人当年欲向日本人出卖公司、出卖 朋友,父亲不屑与此人为伍,做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定。1946 年4月他离开良友公司,经马国亮介绍进入《前线日报》任经理,负责经 营。社长对他很器重,帮他入住两幢并排的石库门房子,并配小汽车和 司机供他专用。但是,为了实现当一名文艺编辑的理想,父亲在筹措到 资金后,于1946年底与老舍合作办起了晨光出版公司,开始出版老舍的 《四世同堂》两卷和巴金的《寒夜》《、第四病室》。1948年初,他向《前线 日报》社提出了辞呈。由于社长的挽留,他在报社半日工作直至10月底。 此后,他天天挤公交车到条件很艰苦的晨光出版公司上班,做他热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