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良友画报》的一世情缘
他与书同寿·赵家璧
赵修慧
与 众 良 友 1932年秋,父亲从光华大学毕业,正式成为良友 I回 图书印刷公司的职工,担任文艺部主任,负责文艺类 报 书籍的编辑工作。那时《良友画报》已出版发行六年 澎 多,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时, 的 画报的主编是马国亮,编辑室设在上海四川北路851 号公司二楼中间的大房间中。画报编辑室外面是一 个大阳台,阳台北端用木板隔成一个小间,这就是父 世 亲一个人的文艺部,南端放一张写字台,郑伯奇就在 情 那里编《电影画报》o 虽然他们各自负责的工作不同, 缘 但父亲、郑伯奇及画报编辑部的马国亮、丁聪、万籁鸣 都是志趣非常相投的朋友,直至晚年也常相往来。马 国亮与父亲,是向时进入“良友”工作的一对同龄青 年。他们热爱祖国,追求进步,对新兴事物极其敏感, 对文化出版事业情有独钟。马国亮能画能写,善写小 品文,他写的文章编成册子交给父亲编辑出版;《良 友画报》的选画、编辑也常得到父亲的参谋,两人情 同手足。那时《良友画报》每期都刊登一些小说或散 文,这些作家便是大家共同的朋友。1934年,老舍第 一次从山东到上海良友公司时,就被请坐在大阳台 中间那张有黄色布套的大沙发上。大家围绕四周快 乐地交谈,那天,画报的摄影记者曾拍下一个镜头。 过了四五十年我还听到父亲和马国亮在一起回忆这 段往事。 他与书同寿·赵家璧 2 J父亲20世纪30年代初在良友图书公司编辑部 1937年8月13日,日军对上海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良友公司遭日军 炮火猛烈袭击,损毁严重。经理余汉生认为恢复“良友”已不可能,遂向 法院宣告上海的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破产,解散上海职工,而把《良友画 报》迁至香港继续出版。以父亲为首的上海职工不甘心公司就此倒闭, 用职工会的名义,向法院受盘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的全部资产,招募新股 东,收回香港《良友画报》出版权,公司改称良友复兴图书公司,于1938 年12月31日开创立业,地址在上海四川路33号企业大楼5楼,占地只有 100多平方米。此时,父亲也入了股,是公司的副经理兼总编辑,从此父 亲对《良友画报》更多了一份责任与义务。1939年2 fi],总经理陈炳洪决 定《良友画报》复刊,由美国人密尔斯挂名发行,父亲大学的同学张沅恒 任主编,张沅吉任助编,聘翁香光女士任资料员。复刊的《良友画报》排 序为第139期。 在《良友画报》第100期上,马国亮曾说:“把每一期画报保存起来, 那无异于有了一本范围最广博、最可靠、最有趣味的历史,便是一本中国 的,甚至可以说是世界的近十年的历史。世界政治舞台的变迁、各国的 2 2良友复兴公司同仁合影,前排左二是父亲。 变乱、社会风俗的转移、科学的发明、美术作品的倾向及宦海沉浮、人物 出没,都可从画报中了如指掌。以图画记历史,更使读者身历其境。”父 亲重视文化历史的继承与传播,已主编了一套《中国新文学大系》,他觉 得已出版了10多年的《良友画报》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期的历史与文化, 而且,是用生动的画面,形象地记录了那个时代,这是一种可贵的文化传 承,必须把它保存起来。但是《,良友画报》开创初期,伍联德先生自认为 是冒险出版,初版本只印了2 000册,出版后大受欢迎,再添印两次,共计 7 000册,也销售一空。因此早期的版本公司已无保存。“八一三”事变, 日军炮火把良友图书公司的书库几乎全毁,画报也在其中。在良友复兴 图书公司成立后,父亲想方设法、费尽周折,总算收集齐一套完整的《良 友画报》,他精心地把它装订成15大卷,放在公司玻璃柜中展出。装帧精 美的《良友图画杂志》合订本既是公司业绩的展示,也是很有影响力的广 告。每当看到画报,总让父亲想起画报的创始人、提携他步入出版界的 他与书同寿·赵家壁 23良友公司创办人伍联德 恩人——伍联德先生。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 军占领上海租界。12月26日,日寇查封良 友复兴图书公司,这一套15卷的《良友图 画杂志》合订本,被随同日军查抄的日本同文学院学生发现,下令捆扎起 来,准备次日派车一并运去。这15册画报,是公司重要纪念品,此后恐怕 再难收齐,父亲眼看自己的心血遭此厄运,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当时有 一个年轻的同事自告奋勇,夜半乘日寇不防,翻墙入室,冒险取出,终使 这15册画报免陷敌手,幸得保全。 1942年4 月24日,不愿屈从日寇的良友复兴图书公司正式宣布停业, 父亲和时任画报主编的张沅恒准备离开上海去桂林复业,出发前他先爬 到房顶上,将画报存放于天花板与房顶间的空隙处,但想想下雨漏水会 侵蚀它的,就把画报搬到壁橱中,但谁都知道壁橱是存放财物之处,这 样家中几次迁移怎么都不放心。最后父亲得到一位苏州友人的帮助,将 画报隐藏到苏州乡下的农舍中。1945年日寇投降,父亲回沪后做的第一 件事,就是去苏州乡下,把画报领回。那天他是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的。 虽然画报没有遭到意外,但无意间已把第10卷丢失了。此后,画报一直 保存在父亲自己的视线之内。 1954年,中国迎来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父亲决心走社会主义道路, 将晨光出版公司并入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在跨出这一步前,他决定为这 套《良友画报》找一个能留存后世的安身之处。他考虑良久后向《人民 日报》写了一封信,询问该捐献给哪个单位? 如何办理捐献手续? 4月3 日,北京图书馆给他发信,信中说: 接到人民日报社的信,通知我们关于您想要将收藏多年的全套《良 友画报》捐献给国家的事,并要我们与您直接联系,我们接到信后十分高 兴,因为我们馆正缺这么一套完整的画刊,现在找这么一套却不大容易 了。您既愿把这一心爱之物捐献与我馆,我们代表广大读者群众向您表 示感谢。 至于移交手续,是否请晨光出版公司代为装箱寄运给我们。运费可 由我馆全部负担,上海龙门联合书局常有书刊寄运给我们,包装等都还 好,必要时可以电话和该店联 系。 北京图书馆 19 54.4 .3 4YJ 10日,父亲就把这套《良友画报》寄送北京图书馆,并写下一份 此书的经历,和良友图书公司被日军查封、启封的珍贵照片一并寄去。 “文化大革命”中,父亲所有藏书都被抄走,进)k70年代后期,风暴减 弱,他那怀旧的思绪就抬头了,他想念自己主编的《一角从书》《、良友文 学丛书》《、良友文库》《、万有画库》和《良友画报》等书籍。当时上海图 书馆馆长是顾廷龙先生,顾老体谅他的怀旧之情,把他介绍给图书馆现 代文学馆的萧斌如同志。萧斌如引导父亲走进上海图书馆藏书楼,当父 亲看到排列整齐的他三四十年代主编的这些书籍时,仿佛遇见了久别的 亲人,他含着泪水,抚摸着已泛黄的旧书,激动地说:“这是我一辈子的心 血呀! 可惜这些书在‘文革’时,全被抄去了!” 1977年5月,北京鲁迅研究室叶淑穗等同志到上海访问父亲,临行时 父亲恳请他们回京后与北京图书馆联系,为他捐赠的《良友画报》拍两张 照片,使他在思念时,能对着照片,让思绪随联想翩跹。8月12日,北京图 他与书同寿·赵家璧 2 5北京图书馆寄来的 《良友画报》书影照片 书馆终于寄来了两张他捐赠的《良友画报》的照片及底片。父亲有一本 精美的相册,里面贴着鲁迅给他的49封信的照片,父亲把这两张照片,也 收在这本相册中,可见《良友画报》在他心目中的地位。1979年他到北京 参加全国第四届文代会时,曾专程去北京图书馆,探望作为特藏品的《良 友画报》,就像去探望一位久别的亲人。 1980年前后,上海图书公司聘请父亲和顾廷龙、周谷城、罗竹风等 12位老人为顾问,此后,公司经理毕青和副经理郭小丹常到我家访谈。 1982年至1986年间,公司属下的上海书店影印出版全套《申报》,为影 印的事,郭小丹先生常有事与父亲商讨。据郭小丹先生回忆,大约是 1983年5月间,父亲对他说:“你们实在还有一套书可印。”郭问:“什么 书?”父亲答:‘《 良友画报》。”还说:“一幅历史照片的价值,决不是几 千文字所能代替的。因为它更真实、更具体、更形象化,具有更大的说 服力,足以引起无穷的联想。《良友画报》历史悠久,编辑态度较认真, 所采用的画片,涉及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体育、服装、妇女、 儿童等,可以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3万余幅图片,可以说是一部形象 化的历史图卷。我常想上海书店如把全套旧版本《良友画报》加以重 印,化一为万,那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父亲还建议他们去问问 马国亮。随后,毕青和郭小丹按父亲提供的地址到南昌路马国亮家,马 国亮也说这套画报值得重印发行,还告诉他们,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 东方部主任王冀博士说过:“《良友画报》是一套很有历史价值的画报, 今天看来,仍旧是很好的参考资料。”他也建议把当年的《良友画报》全 部重印。但80年代初,时任上海书店的领导还有些顾虑,因为《良友画 报》中有大量蒋介石和国民党党政要员的照片,怕上级不批准。父亲鼓 2 6 父亲(左)与郭小丹 动他们打报告试试,又说:“内 部发行也可么!”不久,市委宣 传部批准重印全套旧《良友画 报》。上海书店将此事交给郭 小丹负责,并请父亲写一篇重印全套《良友画报》引言,放在首页。 重印《良友画报》需要一份完整、清晰的母本,而此时画报因出版日 期久远,在国内已濒临绝迹,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都没有保存完整的 全套原版本,幸好上海图书公司所属的上海旧书店专收旧书刊,自1956 年成立以来,经30多年的收集,总算配齐两套,虽然有的版面已有破损, 但在制版、印刷部门的努力下,重印的《良友画报》终于在1985年《良友 画报》创刊60周年前夕,开始发行、预订。原计划印1 000套,实F[]900套, 售价每套2 600元,平均每册100元。对当时的读者来说书价是贵了些,但 问顾者也很多,销售兴旺。 画报出版后,上海书店向父亲和马国亮各赠送一套。当26本包装精 美的画册送到家里时,父亲看着桌上地下堆满的画报喜不自禁:“今后, 我什么时候想看画报,就能看到了。”画报实在是多,书柜中放不下,房间 又小,只能在楼梯口搭了一间阁楼,专门存放。 《良友画报》在国内成功重印发行后,郭小丹通过自己的好朋友、香 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陈万雄先生向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张连生建议 “台湾是否也印一些?”开始几次没有谈成功,领导对郭小丹说:“你不要 花这个心思了,弄不成功的j”1990年,陈万雄请郭小丹到香港去 (郭小 丹此时已退休),次日张连生也到港。陈万雄请他们一起用早茶,席间张 问:“郭老,你一再建议台湾影印发行《良友画报》是什么道理?”郭老 他与书同寿·赵家璧 2 7说:‘《 良友画报》1926年出版,蒋介石1927年上台,‘良友’每期都有国民 党政要的照片,现在这些人都已不在了,他们的子女和百姓都会想了解 这段历史。《良友画报》极好地记录了这段历史。我估计台湾可能不会有 全套《良友画报》,你们自己影印也难。如由上海印制,你们来发行,功德 无量。”张回去考虑后决定印500套,亲自到上海签订合同,上海方面签字 的是上海图书公司经理俞子林,台湾商务印书馆为此次印刷出版共付美 元21万多。画报印出后,通过香港商务印书馆转送至台湾,不久,画报全 部售完。台湾重印发行的《良友画报》的序言是请马国亮先生写的。 现在重印的《良友画报》已成为海峡两岸,乃至世界各大图书馆、研 究机构、大学、出版社的重要参考资料。听说最近又有出版机构在策划 重印《良友画报》o 人们这样喜欢《良友画报》是因为,如果你要了解20 世纪前半期的中国概况、世界要事,要寻找那个时代的人物、文化,乃至 想了解那时的服饰、用品,那么《,良友画报》就会为你提供一份最真实、 直观的史料! 我想这就是父亲收藏、捐献和建议重印《良友画报》的初衷吧。 写于2006年lO 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