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观点认为,在朱标死后,朱元璋足足拖了四个多月,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直到九月,才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正式下诏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继承大统。这说明朱元璋是非常在乎朱棣的,在皇长孙和皇子之间反复抉择,反复犹豫。如果对朱允炆没有顾虑,他也不会思考这么长时间。比起他刚当吴王就立朱标为吴世子,当上皇帝的同一天,就宣布朱标为太子,这一次差得太远了。
但这种看法显然不靠谱。之所以九月才立太孙,是因为八月才将太子安葬于孝陵,马皇后陵附近,而从朱标死到安葬这几个月里,已经六十三岁高龄、非常难过的朱元璋,应该是没有心思和精力考虑继承人的问题,而等朱标下葬之后,他实际上很快就做出了选择,虽然他并不是没有担心。
朱元璋其实挺喜欢朱允炆的,因为他的性格,但又为他的未来担心,还是因为他的性格。
和父亲朱标比起来,朱允炆同样仁慈,但更加柔弱。这在常人来说,不算是什么大问题,但要登基坐殿,处理天下大事,这样的性格可能会带来许多的麻烦。朱元璋并不是庸才,他看人眼光很毒,扶不上墙的烂泥,不可能入他的法眼,比如自己的老二。
实际上,朱元璋选朱允炆是最合情合理的,也可以说是必然的。他不是没考虑过朱棣,可能也考虑过朱樉和朱橚。但是,朱允炆却是朱标最合适的替身。
首先,朱元璋非常喜欢朱标,而朱允炆性格酷似其父。
朱元璋是个粗人,出身底层,没读过几天书,对于知识分子有出于本能的不信任。但是对于汉朝和宋朝那些有知识有教养的皇帝,自己还是相当欣赏和佩服的,甚至有一种骨子里的自卑感,而朱标父子的风度气质,恰恰类似汉宋皇帝。选择朱允炆,既维护了长子继承制的大原则,又改善了朱家门风,如果总是武夫当国,显得很不专业,难免让后人取笑。虽然朱允炆并非朱标长子,也不是正妃所生,但常妃所生的朱雄英已死,吕妃所生的朱允炆是活着的孙辈的老大。
其次,马皇后最喜欢的儿子是朱标,当年也很疼爱这个孙子。
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随时需要逃跑的日子里,马夫人一直把朱标随身背着,没听说她背过其他四个弟弟。(我一直怀疑,朱标才是马皇后唯一的亲生儿子,性格气质都更接近。其他四个都是冒充的,当然证据不足。)不让朱标的后人当皇帝,朱元璋还会觉得愧对马皇后。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朱允炆自己也不是一无是处,也有招皇爷爷喜欢的地方。
朱允炆小的时候,就很招朱元璋喜欢。他经常摸小允炆的脑袋。有一次,朱元璋看到他把头睡偏了,就笑着说他是“半边月”。这也许是对他未来的某种担心,但至少也说明了,朱元璋确实喜欢这个孙子。
朱允炆长大之后,可以说是聪明懂事,好学不倦,尊敬长辈,举止得体,大有其父朱标当年的神韵,朱元璋也相当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