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对老战友徐达的死也极为悲痛(当然作秀的成分更大),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诏告天下,厚葬于孝陵——将来跟自己还是邻居。令他的长子徐辉祖继承魏国公爵位。朱元璋最发愁的,就是如何消灭自己的几个老战友——太熟了不好下手,不下手又不放心,徐达这么死了多好啊,你好,我好,大家好。
徐达死后不久,大明又一重臣冯胜来到北平,接替徐达留下的军务。
洪武十八年,在处理完了云南的事务,留下沐英镇守,因功被晋封颍国公的傅友德又返回了北平,并且带来了一批小太监,朱棣从中挑选了一个机灵的回族小孩子,并让他跟随道衍学习术数。这个小太监的名字,至今依然被人们屡屡提起,他的知名度,并不比我们的男一号朱棣小多少。
这个十四岁的小太监是谁呢,以后再告诉大家。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东北问题,赶走盘踞在辽东的纳哈出(?—1388)势力。在明朝建立之后,当年就打下了大都,但辽东却一直控制在蒙古人手中,这对于明朝政权,显然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这一年,朱元璋任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颖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为右参将,率领步骑兵二十万进发辽东。这次征调兵马的规模仅次于二十年前的北伐,三个主将更是当时能凑齐的最强班底。派出如此豪华的阵容来平辽东,足以说明朱元璋对这场战事的重视,对于对手纳哈出的忌惮。朱棣当然也不能闲着,他被要求在冯胜帐下听令,做些辅助工作。
纳哈出的来头不小,说起来也是名将之后,他的爷爷是成吉思汗四杰之首的木华黎,整个辽东,都是当年木华黎从金朝那里抢过来的。
纳哈出是朱元璋的老朋友了,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攻克太平时,他就做了俘虏,朱元璋爱惜其才,一心想收降他(逮住用残了再杀),但作为名门之后,纳哈出死活不投降,哭着闹着要当烈士。朱元璋为了收买人心,显示自己的大度,就把他给放了。明朝建立之后,纳哈出据守辽东,手下有近二十万兵马,是北元各派势力中最强大的,也是朱元璋最大的威胁。
大军出发之前,朱元璋亲自召见了冯胜等人。在没有电话能够随时联络的年月里,大政方针需要事先交待好,以后更多就要看他们自由发挥了。朱元璋指示冯胜说:“纳哈出诡计多端,在没有探听这小子底细的情况下,你们先驻扎通州,派人打探元军消息,如果他们主力在庆州,就应该用轻骑兵趁其不备,发动突然袭击,占领庆州后,就可以用全军主力直捣金山,打纳哈出个措手不及,一定能把他给收拾了。”
二月初三,冯胜大军到达通州,他派探马出松亭关侦察,得知纳哈出果然在庆州驻扎了重兵。得,这个危险的工作,可不能让皇子朱棣来干,派蓝玉去吧。
蓝玉也是明朝初年用一只手就能数过来的名将,虽然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内弟,但这哥们的成功,几乎和常遇春无关,都是靠自己的努力。
当时的辽东还是隆冬,天寒地冻,经常下雪,蒙古人都猫在帐篷里不愿意出来活动。而蓝玉这个无比热爱战争的狂热分子,有这样的表现机会,当然也不会放过。他只点了五百名最精锐的骑兵,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战前动员。蓝玉告诉这五百将士,他们要做事情,犹如光武帝刘秀以三千兵马大破王莽百万大军一样光荣,和李朔雪夜入蔡州的英雄事迹一样伟大,众位必须以一当十,全力拼杀,方能立下不世之功勋,不然,军法伺候,向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杀头!战士们的士气显然得到了很大提高,一个个都像在笼子里关了很久,等待狠斗一场的斗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