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于公元前306年即位,在位长达56年。在秦国历史上,秦昭王是为秦国富强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位君主。他之所以功绩卓著,是因为采用了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
魏国人范雎到秦国游说,见到了秦昭王。秦昭王向范雎询问富国强兵之策,范雎侃侃而谈:“目前七国之中,最强大的就是秦国。秦国沃野千里,甲兵百万,雄踞四塞之固,进则能攻,退则能守,一统天下应该不费力气。但是,最近大王听信丞相魏冉的话,轻易发兵攻打齐国,我认为这是在断送秦国的前程。”
秦昭王疑惑地问:“攻打齐国有什么错呢?”
范雎说:“越过韩、魏两国攻打齐国,这是很大的错误。即使取胜,大王又怎能把得到的土地与秦国连接起来呢?当初,齐王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楚国,曾占领千里之地,但结果齐国连一寸土地也未得到,而是被韩、魏两国瓜分了。其原因是齐国离楚国远,韩、魏两国离楚国近。依我看,大王应当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
秦昭王听得入了迷,接着又问:“什么叫‘远交近攻’呢?”
范雎说:“‘远交近攻’就是与离得远的国家订立盟约,减少敌对国家,而对离得近的国家抓紧进攻。如能如此,得一寸土地就是一寸,得一尺土地就是一尺。打下韩、魏以后再打燕、赵;打下燕、赵之后再打齐、楚。大王只要使用这条计策,用不了多少年,保证能兼并六国,统一天下。”
范雎的一席话使秦昭王茅塞顿开,秦昭王高兴地说:“寡人以后就听先生的了!”秦昭王立即拜范雎为客卿,并按照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把攻打齐国的人马撤回来,改为攻打近邻魏国。此后,秦国夺取了邻国的大片土地,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秦国来说,“远交近攻”是当时的最佳谋略,对六国逐渐地各个击破,有利于统一中国。
春秋时期,郑庄公就以此谋略成就了霸业。春秋初期,周天子实际上已经被架空,群雄并起,诸侯争霸。郑国与卫国等近邻国家结怨很深,时常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于是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先和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实力强大的齐国在石门签订了盟约。当然与这些签了盟约的国家的关系也不是不存在问题,但是郑国时常想办法与鲁国和齐国等大国加强合作。公元前717年,郑国以帮助邾国雪耻为名,发兵攻打宋国。同时郑国积极向鲁国发动外交攻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一块土地交给鲁国。
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与宋国的关系,郑庄公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给了齐国一个面子,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与郑国也加深了感情。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齐、鲁三国大军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而宋、卫两国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郑国。郑庄公把占领的宋国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就这样,郑庄公的势力得到了扩张,他的霸主地位开始形成。郑庄公称霸的过程,也就是采取“远交近攻”谋略的过程,只不过搞得不那么明显罢了。
阅读启示
“远交近攻”的所谓“远交”并不是永远友好,而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一旦“近攻”得逞了,“远交”之故友也就变成“近攻”的对象了。所以“远交近攻”既是一种军事谋略,也是一种外交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