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1)

在贵州的独山县有一座深河桥,这座桥位于悬崖峭壁之间、凌驾在深渊之上,一度是进入独山的唯一通道,牢牢地扼守着独山乃至整个贵州的南大门。

自明朝末年以来,这座桥三次在战争中被毁,也改变了三场战争的局势。

1650年,加入南明政权的张献忠余部孙可望攻打贵阳,占据贵阳的皮熊一路向南退却。到达独山以后,皮熊便让人拆毁了深河桥,令紧随其后的孙可望追军无法进入,战争被迫终止。

1860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手下的一支队伍准备借道贵州进入四川作战。太平军自广西进入贵州后控制了北上入川的独山、定番(今惠水)一线,后来因为内部矛盾削弱了战斗力而被清军击败。定番失守后,太平军分为两路撤退,一路前往独山,一路取道安顺前往黔西北。由于被清军紧紧咬住不放,撤往独山的太平军最后不得不将深河桥炸毁以阻拦清军。清军追到桥边后因为无法越过天堑而自动撤退,战争便告结束。

抗日战争期间,深河桥第三次被毁,也因之带来了一个更为关键、重大,影响更加深远的历史转折点。

1943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发起了反攻,日军开始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但侵略者从不会主动终止自己的疯狂行为,相反,他们总是寻找一切机会做困兽之斗。

自1944年4月开始,日军调集51万部队发起了旨在打通平汉、粤汉、湘桂铁路,掌握一条中国内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

这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日军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日军很快就攻陷了郑州、洛阳等地,逐渐向湖南、广西推进。

11月28日,日军一部从越南进入中国,在广西境内发动了进攻,一条从中国东北直至越南河内的大陆交通线被日本侵略者打通了。

在正面战场作战的国民党军队溃败进入贵州,日军则试图进一步扩大战果,追击进入贵州。

从11月28日至12月4日,独山、荔波、三都、丹寨、都匀等县城相继被日军攻陷,给陪都重庆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情势十分危急。

在日军进入独山的前两天,负责守卫的独山县警备队就撤离了。撤离时,独山、都匀警备司令韩汉英下令焚烧独山县城,实行“焦土抗战”的策略。

由于日军占领的基本上是一座空城,因此长途奔袭而来、缺吃少穿的日军就不得不分头寻找粮食和衣物,将自己暴露在中国抗日军民面前。

面对分散行动的日军,黔南各族人民自发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战斗,这些零散的作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让孤军深入的日本部队举步维艰。很快,中国军队的重新布防业已完成。

在短短的时间内,日军便丧失了优势,黔南境内复杂的地形地貌也给日军的前进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在日本部队一筹莫展之际,29军军长孙元良率部发起了反攻。同时,由于通往黔中的必经之路深河桥已经被美国飞机炸毁,日军不

可能也没有实力再向贵州进一步深入作战,被迫撤回到广西河池。

豫湘桂战役是日本在其侵略战争全面失败之前发动的一场回光返照式的疯狂反扑,虽然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日军已经无力保障这条交通线的畅通,始终也没能实现全线通车。

黔南之战终结了日本侵华战争的进攻步伐,战役结束后,中日两国军队形成了对峙局面,中国军队进行反攻的条件日益成熟。

富有意味的是,1945年9月9日,在南京陆军司令部礼堂接受日本投降书的中国陆军司令何应钦是贵州兴义人。

“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历史再一次在贵州发生了转折。

贵州不仅是日本进攻步伐终止的地方,还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战的大后方。

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后不久,日军依仗其强大的军事优势几乎封锁了中国所有的对外交通,妄图把中国变成一座任其蹂躏践踏的孤岛。

势如破竹的攻势,摧枯拉朽的战争,中国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让侵略者的野心日益膨胀。

侵略者永远都不会明白:比疆土更难征服的是人心,比武器更有力量的还是人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