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延伸线(2)

朱由榔是南明时期坚持抗清最久的一位流亡皇帝,永历政权前后存在了18年。

虽然安龙没能让朱由榔这个“真龙天子”真正在此安身立命,实现“卷土重来未可期”的光复大业,但也在大明王朝最后的纷乱岁月里用风中之烛的微弱亮光照出了众人的面目。

“十八先生”取义成仁,孙可望首鼠两端,都在这里被记录到历史之中。有人说当年“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和他的红颜知己陈圆圆最后都葬在贵州,而且至今贵州还有吴三桂的后裔。这更为贵州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让人深有造化弄人之感。

据记载,本来永历政权和孙可望结成同盟之后,李定国在东进迎战清兵的战争中屡屡得胜,军威大振,一度形成迫使清军与之议和之势。然而,由于孙可望不可遏制地膨胀起来的个人欲望,所谓的抗清事业很快变成了梦幻泡影。

安龙城内的这场“宫廷之变”,史家对此褒贬不一。但历来凭吊歌咏十八先生的不乏其人,从兴义走出的张之洞就曾经撰写《吊十八先生文》,蒋介石、李烈钧、居正等人也曾为十八先生题词,这些不同时期的题咏均已勒石铭碑,陪着长眠于地下的十八先生在时间长河中静静肃立。

历史有时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吊诡。朱明王朝后裔和忠于明朝廷的大臣们的努力并没能挽回明朝的命运,只能留下“日月晦朦天不霁,河山破碎地偏寒”的悲鸣。

然而,在明初时期因为屯军、移民或经商而来到贵州的江南军民的后人,却把当时南京一带的文化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这样的文化至今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安顺的屯堡地区,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六百年前明朝南京地区的世俗百态,所以人们称这里为“明朝文化飞地”。

在锦屏县还有一座隆里古城。这座古城始建于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最初名为龙里,到清代时才更名为隆里,取的是“隆盛之理所”的含义。这座古城实际上就是一座军事城堡,从一开始就是按照亦兵亦农、可攻可守的要求来设计和建造的,建成后城内居住的一直主要是“调北征南”的军人和他们的后代。经过六百多年的岁月洗礼以后,隆里古城仍是如今中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以及安徽、江西等地的民居,还能欣赏到唱汉戏、吟故事、玩龙灯等特色表演,一如明初时期的盛况。特别是在周围苗族、侗族区域的包围之下,更让人有无意间闯入历史的感觉。

江山朱颜易改,文化历久弥新。也许,今天的屯堡、隆里古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明王朝的延伸线,那是从江南、从北京翩然飞到贵州,又自在前行了六百多年的一条时光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