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皇帝意识、草民意识(2)

清中叶学者陈其言《庸闲斋笔记》卷八载谓:“黔中苗人称天子为‘京里老皇帝’,称大小官府皆曰‘皇帝’,其实称官府则曰‘矇’‘瞎’之称,殆《春秋》一字之褒与?”这条史料颇为典型。“称大小官府皆曰‘皇帝’”,可见土皇帝已滔滔天下皆是矣。妙的是,民之口中诛,从来就是严于斧钺。一个“矇”字与“瞎”字,可谓点出腐败官府之要害处。试问,哪一个土皇帝或贪官污吏,不是上骗中央王朝“京里老皇帝”,下骗劳苦大众,以售其奸,大肆侵贪?同样的是,他们无一不是睁眼瞎:对国法视而不见,不惜以身试法;无视民瘼,全不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自古明训。

谁能说得清当今中国有多少变相的土皇帝,仅仅媒体揭露出来的某村、某乡、某县,或某处、某局的关门称孤、独断专行、横行不法者的倒行逆施、鱼肉百姓,就够让人触目惊心了!只要有这些大大小小的土皇帝存在,中国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政通人和,更不用说是什么盛世了。

草民意识历来是皇权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当年陈胜造反称王后,同村老乡去拜访,看到其宫华丽,惊呼“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不胜羡慕,这是草民心态的流露。更让人忧心的是,媒体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宣传草民意识。电视里充斥着好皇帝、清官戏,伴随而来的台词、潜台词,就是“圣主英明”“谢主隆恩”“青天大人是俺的再生父母”之类草民意识的台词不胫而走。正是诸如此类的历史迷雾中,一些想入非非者,公然演出了“十八子当皇帝”的丑剧、闹剧;虽然这些案件早被公安部门破获,但它的生存土壤、氛围,谁敢说已不复存在?这还不值得我们深长思之吗?至今无论是城乡,当然主要是在偏僻的农村,有太多的人畏公仆如虎,原因之一,便是在草民意识的泥沼中难以自拔。

显然,告别皇帝意识、草民意识日,方是中华腾飞时。这是异常艰巨的历史使命。凡我炎黄子孙,当奋力前行!

5月18日于京南老牛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