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吃他娘……”(2)

吃喝风从官场吹向民间 ,败坏了社会风气。人们不仅越吃越讲究,排场也越来越大。嘉靖时文人何良俊曾谓:“余小时见人家请客,只是果五色肴五品而已。惟大宾或新亲过门,则添虾蟹蚬蛤三四物,亦岁中不一二次也。今寻常燕会,动辄必用十肴,且水陆毕陈,或觅远方珍品,求以相胜……近一士夫请袁泽门,闻肴品计百余样。”而搜求四方佳物,恨不得食尽天下珍馐的情形,时人谢肇淛的记述,最为生动:“穷山之珍,竭水之错,南方之蛎房,北方之熊掌,东海之鳆炙,西域之马奶,真昔人所谓富有小四海者,一筵之费,竭中家之产不能办也。”屠宰牲畜,“多以惨酷取味,鹅鸭之属,皆以铁笼罩之,炙之以火,饮以椒浆,毛尽脱落未死,而肉已熟矣。驴羊之类,皆活割取其肉,有肉尽而未死者,冤楚之状,令人不忍见闻”。如此虐待动物,人道、兽道皆荡然无存矣。从正德、嘉靖间开始,凡宴会都有乐队,并请专职厨子司其事。而北京的筵席“以苏州厨包办者为尚,余皆绍兴厨人”。这样,对烹调技术的要求,必须越来越高,口味越来越刁。明末的江南才子张岱,不仅尝遍四方风味,食时也极为考究。如吃蟹,“从以肥腊鸭、牛乳酪,醉蚶如琥珀,以鸭汁煮白菜如玉版,果蓏以谢桔、以风栗、以风菱。饮以玉壶冰,蔬以兵坑笋,饭以新余杭白,漱以兰雪茶”。明亡后,他结庐山中,布衣蔬食,回想当年吃蟹情景,不禁喟叹曰:“真如天厨仙供,酒醉饭饱,惭愧惭愧。”明末另一位著名才子冒襄,其妾董小宛不仅风姿绰约,是一代名姬,且为烹调好手,制小食品、甜食尤佳。董小宛谢世后,冒襄回忆与她的九年生活,痛心疾首地说:“余一生清福,九年占尽,九年折尽矣!”张岱、冒襄,都是富室,家产丰厚。那么,小民百姓又如何?同样深受吃喝风影响。明人小说写普通商人蒋兴哥之妻三巧儿请薛婆子吃便饭,不过是两人共食,各种荤菜、素菜、果子,竟摆下十六碗之多,可见一斑。不少人家连办丧事也“大设筵席,盛张鼓乐,广召亲室,多至十余日 ,少亦不下五六日。无怪乎时人有十贫十富之说,其中的“九要贫”,是“宴贵宾”⑥,不难想见,蚩蚩小民,哪里经得起权贵们蝗虫一样的大吃大喝?

社会风气败坏的另一个方面,是助长了送礼、“走后门”的歪风。万历时,南京文人周晖在除夕前一天外出访客,至内桥,见中城兵马司前手捧食品盒的人,挤满了道路,以致交通堵塞。何以故?原来“此中城各大家至兵马处送节物也”。当然,对于位居要津的权贵们来说,食品盒又何足道哉!万历中,某侍郎收到了辽东都督李如松送来的人参,竟“重十六斤,形似小儿”,如此奇珍,该又价值多少!《金瓶梅》第四十九回描写清河县提刑千户西门庆,为了跟蔡、宋二御史拉关系,请他俩赴宴,一桌酒席竟费了千两金银,真是挥金如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