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琐谈(2)

春天带来了生机,人们也要相应地遵守一些规范和做一些事情,以“顺天之气”。从上到下要遵守:勿伐木、勿覆巢、勿杀幼虫、勿杀飞鸟、勿杀母麋鹿等,以及掩埋动物的遗骸,不能处决犯人,不能发动战争等。另外还要赦免轻罪的犯人,慰问孤寡,帮助贫弱,赏赐臣僚等。总之,在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里是不能逆天之道的,要对一切有生表示关爱。到底这些有多少能够切实做到,因为缺少记载,不能妄加评论。但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人类(包括统治者)在大自然面前的谦卑,这种思想意识有利于维护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天子”是精神领袖,皇帝就是世俗的统治者了。作为农业国的头领,皇帝还要表示自己也是农人中的一分子,所以,在立春的时候,他还要行“藉礼”。

“藉礼”最早见于《国语》,就是在耕种“藉田”。“藉田”是天子、诸侯的私人田地,其出产是用来供奉宗庙的。天子千亩,诸侯五百亩。君王先去开犁,以表示对农业和宗族的重视,以后由农民替他耕种,这反映了氏族公社时期领袖与民众是有共同的祖先。据说周朝就有了这种礼仪,经过儒家的润饰越来越隆重,成为一种国家关注农业的仪式。汉代行藉礼的仪式是:皇帝亲载耒耜(古代翻地工具,可视为原始的犁),率领三公九卿到藉田,天子推三次,三公推五次,九卿九次。然而天子执爵,与三公九卿共饮“劳酒”。历代基本照此进行。

直到清朝末这个仪式一直在实行。不过北京较冷,立春时天寒地冻,行藉礼要迟至三月了。清光绪间二十四年那一年的耕藉田的仪式是在三月十六举行的。光绪间的起居注官(在皇帝身边记载皇帝言行的史官)恽毓鼎在其日记中记载:

皇上祭先农坛,臣毓鼎侍班。寅初朝服至门外账房,与同事齐班。灯前引导,诣坛下少憩。钟动,驾临。起居注官立于阶下东向北上。礼成,上诣具服殿更衣,行耕藉礼。毓鼎亦脱朝服,随至观耕台前。上御黄龙袍,横斜挂数珠。有着蓑笠二人,授鞭进耒。礼官前导,从臣数人牵牛扶犁,挈籽种水器以从,上执鞭随其后。田夫摇彩旗,唱田歌,往返四推毕,升观耕台。顺天府率耆老、农夫,在台前行礼。王公九卿,以次扶犁,皆九推。

这大约是历史上最后一次行藉田礼,此时也可能是光绪一生心情最畅快时期,因为慈禧已经还政给光绪,光绪正在酝酿一次变法革新。本年即戊戌年,“百日维新”就在本年八月失败。从此以后,光绪被囚瀛台,不可能再出紫禁城行礼了。宣统继位,年龄太小,无行礼能力。恽毓鼎一直做皇帝身边的近臣,直到宣统二年,其日记,再也未记行藉礼事。我们从恽氏的记载中可以见藉礼的表演性质。老北京有句俗语说:“皇帝的一亩三分地”,就是指先农坛皇帝行藉礼的这块田地。“天子千亩”早就取消了,藉礼早就改在京城内的先农坛进行,它变成了纯表演性质的。另外,立春后还有皇帝在社稷坛的祈年(或称“祈谷”)祭祀,规模较小,不赘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