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宋教仁进入当时湖南四大书院之一的漳江书院学习。受书院山长(今称校长)的影响,他阅读了《资治通鉴》《读史方舆纪要》和严复翻译的《原富》《天演论》等国外进步书籍,还时常与同学议论时政。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他萌发了反清救国的革命思想。
1902年,宋教仁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学习,这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爱国革命人士和进步青年。特别是在这年夏天,黄兴从日本回国来到武昌,宋教仁听了黄兴的演讲十分敬慕,两人一见如故,成为挚友。
次年冬,宋教仁因为与黄兴制订的起义计划败露而流亡日本。1905年,他与孙中山结识,两人积极策划成立中国同盟会事宜。宋克家告诉笔者,在宋家有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孙中山在日本演讲时急缺一名同声传译,据说现场1000多名留学生无人能胜任这项工作,当时宋教仁抵日仅有半年,他自学日语,在演讲现场担任口译,准确无误,给孙中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11年,宋教仁从日本回到上海继续宣传民主革命,促进了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1913年,即宋教仁回国后第二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上海火车站惨案。当时,宋教仁在上海接到袁世凯急电:“即日进京,商决要政。”3月20日,宋教仁由黄兴、于右任等陪伴到上海火车站准备乘车赴京,在走向检票处时,突然遭到刺客枪击。黄兴立即将他送去铁路医院急救,但因为伤势严重,宋教仁于3月22日凌晨逝世。
对于这段众人皆知的历史,宋克家在回忆时道出了其背后的隐情。母亲宋奇璋曾告诉他,宋教仁在火车站被刺杀前就遭到刺客追杀。当时,宋教仁还在湖南桃源老家,得知有刺客追来,他乔装打扮一番,收拾好包袱打算出逃。出门后正巧遇上前来追杀的刺客,刺客认不出乔装后的宋教仁,问他宋教仁住在哪儿。聪明的宋教仁指指身后的屋子,回答就在那儿,于是逃过一劫。随后,他登上了一条渔船,刺客追来,见到河上有条渔船,又问渔夫有没有见到宋教仁,渔夫说:没有宋教仁,只有“宋渔父”,宋教仁便又躲过一劫。有传言,这就是宋教仁“渔父”称号的由来。宋克家还说:“宋教仁是个敦厚的人,他早就知道自己已经被盯上,却没长个心眼加以防范。那天在火车站,周围人提出要为他多派人手以保护其安全,但宋教仁婉言拒绝。”
当笔者问到宋教仁遇刺一事背后的主使时,宋克家与女儿宋丕兴都表示:“这已经过去了,如何解开这个历史谜团是历史学家的事情,作为后人,我们不追究。”尽管宋奇璋表示自己曾倾向于袁世凯主使一说,桃源县宋教仁研究会副会长钟发喜也支持袁世凯为主谋的说法,但这些都是推测。“我们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宋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