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9)

4.邓小平阐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主题,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定调。三中全会公报多次提到陈云重新进入中央决策层的职务变化,他在会上谦虚地表了个态

中央工作会议结束时间是12月15日,但闭幕会是在12月13日开的。由于会议的重要性,闭幕会后,各组又讨论了两天才于12月15日彻底结束。

12月13日,陈云参加了中央工作会议的闭幕会。邓小平在闭幕会上做了重要讲话。邓小平是11月14日结束对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访问回到北京的。回国以后,邓小平也参加了中央工作会议。这次出访,邓小平感触颇深,尤其是新加坡发展的经验对他影响较大。

邓小平与陈云,这两位老战友在如何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思路上,是完全一样的。他们共同认为,对解决了一些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后,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邓小平在闭幕会上详细阐述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主题。

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的怪现象就产生了: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思想一僵化,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邓小平在讲话中认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他强调说:“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

他还重点讲了发扬经济民主的问题。这点也是陈云在会上强调的意思。邓小平说:

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否则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应该让地方和企业、生产队有更多的经营管理的自主权。我国有这么多省、市、自治区,一个中等的省相当于欧洲的一个大国,有必要在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之下,在经济计划和财政、外贸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自主权。

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

邓小平提醒大家:“这次会议,解决了一些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分清了一些人的功过,纠正了一批重大的冤案、错案、假案。这是解放思想的需要,也是安定团结的需要。目的正是为了向前看,正是为了顺利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

邓小平还讲到了国际国内都很关心的其他一系列问题。他最后提出:“要向前看,就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前进。各方面的新情况都要研究,各方面的新问题都要解决,尤其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方面的问题。”

邓小平这篇讲话,全面地阐述了如何实现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对如何实现四个现代化,指明了基本的路线、方针、方法和措施。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讲话的精神,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

长达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的第二天,中国的外交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政府分别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政府声明中称:结束中美两国关系的长期不正常状态,是中美两国关系中的历史性事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