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4)

二中全会闭幕后,陈云接着出席了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五届政协一次会议。会上,陈云继续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就在2月26日至3月5日召开的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和华国锋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确定了未来8年间的建设指标:新建和续建120个大型项目,工业总产值每年增长10%,到1985年,钢、原油、粮食产量分别达到6000万吨、2.5亿吨、8000亿斤,到20世纪末工业生产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分别接近、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农业生产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

一些真正懂得经济工作的人预感到,这些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和高指标,必然会在随后的工作中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和国民经济比例更加失调的严重后果。

由于连续地开会和工作,陈云的身体受到很大影响。会后不久,他的心脏病轻度复发。好在及时注意调整,并无大碍。

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央确定的经济建设高指标后不久,实际工作中的难题便接踵而来。一方面是加快发展速度、迅速扭转国民经济局面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是中国依然落后且遭到破坏的客观现实。如何解决发展速度问题,需要进一步集思广益,从战略角度进行思考。

为此,从7月6日开始,国务院专门召开务虚会,主题是研究加快我国“四个现代化”的速度问题。

会议一开始,有关建设速度快慢的问题至少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赞成以原来设想更快速度建设“四个现代化”;一种观点反对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以免出现过去“大跃进”的失误。

会议进行期间,前一种观点显然占了上风。就在会议进行期间,《人民日报》还专门发表了该报代表团出国访问后的感想,题目就是《速度及其他》,文中高度赞赏罗马尼亚打破工业发展常规,在持续20多年的时间里每年都以百分之十几的高速度增长的做法,并断言:“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在本世纪末,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完全可能的。”

会议从近两年来国民经济迅速好转,“四人帮”长期破坏造成的严重恶果很快就可以消除这种认识出发,提出要组织国民经济的新的大跃进,要用比原来设想更快的速度实现“四个现代化”。

会上的这些情况,陈云高度关注,他除了阅看会议简报外,还找人了解会上的不同意见。

根据陈云的建议,这次的务虚会一开就是两个多月,直到9月9日才闭幕。

对国务院务虚会的情况,陈云记忆深刻。当年12月10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说道:“今年7月31日,我曾向先念同志提出,国务院召开的务虚会议最好用几天时间,专门听听反面意见。我们既要听正面意见,又要听反面意见。”直到1979年3月21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还谈到这件事。他说:“去年国务院开务虚会,重要发言我都看了。那个时候,我对先念同志说,也对谷牧同志说,务虚会是否多开几天,听听反对的意见,可能有些人有不同意见。出国考察的人回来吹风,上面也往下吹风,要引进多少亿,要加快速度。无非一个是借款要多,一个是提出别的国家八年、十年能上去,我们可不可以再快一点。有些同志不大好讲话。务虚会上很少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经过两个多月的讨论,一些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后来调整国民经济决策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