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婚姻

陈伯达回到北京,第三次结婚。他第一次结婚,与诸有仁的婚姻维持了九年;第二次结婚,与余文菲的婚姻维持了五年。

这时的陈伯达,已经46岁。新娘呢,28岁,比他小18岁,比余文菲还小4岁——他先后的三位妻子,一个比一个年轻!

新娘原名刘肃宴,后来改为刘叔晏,又写作刘淑宴。她1922年生于四川灌县。1938年,16岁的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做过地下工作,从事过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工作。她曾在著名社会学家邓初民教授(解放后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1962年加入中共)那里做过统战工作,被邓初民认做干女儿。

刘叔晏曾经结过婚,前夫叫刘光。刘光生于1917年,湖南人,多年来从事少年儿童和共青团工作,1932年曾去苏联参加少年共产国际工作,回国后进入延安,在共青团中央工作,并出任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宣传部部长。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在重庆成立南方局,刘光调往那里,担任青委书记。

1946年4月16日,当余文菲生下陈晓农一个月后,5月30日,刘叔晏生下一女,刘光为女儿取名刘海梅。

在刘光病逝之后,刘叔晏带着幼小的女儿,从重庆来到延安。

1947年春,刘叔晏随中共中央机关转移到河北平山县。在那里,她进入马列学院学习,当时陈伯达正主持马列学院工作。陈伯达过去认识刘光,知道刘光病故,也就对刘叔宴格外照顾。渐渐地,随着彼此间接触日益增多,开始产生感情。这样,陈伯达开始了他的第三次恋爱。

恋爱了几年,陈伯达和刘叔宴在1950年结婚。

新婚之后,陈伯达一家五口:诸有仁所生的陈小达仍在莫斯科,余文菲所生的陈晓农与陈伯达、刘叔晏生活在一起。另外,刘海梅改姓陈,也成了陈伯达的女儿。

这时的陈伯达,有了一连串带“副”字的职务:除了马列学院副院长外,又兼做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后来还兼国家计委副主任)……然而,他的最主要的、从不公开见报的职务,还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

陈伯达有了轿车,有了司机,有了公务员。中南海的警卫局给陈家送花时,每一回总是四盆——这意味着他是部长级。因为送花的盆数多少,取决于级别。毛泽东那里,每一回送八盆。

起初,刘叔晏在北京郊县通县双桥农场当副场长,一个星期才能回中南海一趟。陈伯达派车去接她,快到中南海时,让她下车,走回家中。

陈伯达到毛泽东那里,总是走过去,或者让车子开到勤政殿附近,下车走过去,从不让车一直开到毛泽东住所跟前。

办别的事可以拖拖拉拉,但毛泽东一个电话,陈伯达随叫随到。不论白天黑夜,只要毛泽东找他,他从不敢怠慢。在毛泽东面前,他总是保持毕恭毕敬的姿势。至于一跨出毛泽东的门,他便是另一种神态、另一种姿势了。

他把岳母——刘叔晏的母亲——也接来同住。

陈伯达的小家庭,一般来说是安静的。日子久了,他跟刘叔晏有时也吵吵闹闹。每当刘叔晏高声吵叫,他就赶紧开放收音机,以求“冲淡”家中的吵闹声,免得家丑外扬。因为他知道他所住的不是普通的地方,而是高级干部的大本营——中南海。

刘叔晏和陈伯达结婚后,先生一女,取名陈岭梅。据云,陈伯达为女儿取名,源于他当年家乡的梅山小学。后来,刘叔晏再生一子,取名陈晓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