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弃医初立志(2)

读书、练武是父亲少时生活的二重奏。虽然体弱多病,他却喜欢练武功,一心梦想着有朝一日做个侠客,行侠仗义,快意恩仇,真可谓是“学书未成先习剑,用剑无功再读书”。他曾偷偷地叫人到上海,买了许多有插图的武术书——大概是二十世纪初期的一些武术著作,真假也无从考证了,那些书后来也都没能留下来。没有老师,他就一个人待在书房里,趁家里没有人的时候,照着书上的图案,一招一式地依葫芦画瓢,倒也练得有模有样。有一天,他读完了书,照着书上的某个图案,倒挂在梁上,两条腿倒转来勾着,支撑不了一会儿,便气力不支,哐当一下掉到地上,发出很大的响声。祖父在楼下听到,赶忙上来问:“出什么事了啊?”只见父亲直挺挺地摔倒在地上,叫也叫不出来,动也动不了,只是不停地流眼泪。祖父不敢扶他,只是先拉个椅子坐下等着,过了许久,看他动了一下,才伸一只手把他拉起来。祖父既痛惜又爱怜地说:“你要练武功,不是这样的,光照着书上的图案比画是学不会的。”说完他把长袍解开,打了一套拳,亲自示范给父亲看。父亲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父亲武功很高,拳法也打得很好,真是身在福山不知福,舍近求远,拜错了老师。不过,他还是很不解,为什么祖父上来后不直接把他拉起来。祖父告诉他,跌倒了,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子,没有哭出来或者不出声,千万不要去抱,也不要扶他,跌倒马上去扶起来是很容易受伤的。父亲后来常常以此例告诫别人。这是个常识,可惜许多为人父母者或者为人子女者都不懂。

自从见到祖父显露了身手,父亲就不时地纠缠着他要教自己武功,可是,祖父却不肯答应,无论怎么样也不亲自教导他学武功。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要“易子而教”——自己的儿女不能自己教,而是要交付给朋友,请朋友来教。因为亲不责善,只有这样教者才能无所顾忌地施教,学者才能全心投入学好。早在《孟子》中就已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公孙丑曾问孟子:“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回答:“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这就是说,易子而教是为了防止父子因相互责善而关系交恶,从而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父亲后来也继承了祖父的这种传统观念,常说做父母的不要把孩子盯得太紧,易子而教才好。父亲对我们这几个孩子的教育理念也是这样的,他在国熙弟年少时就将他送往美国,由他人教导,不可谓用意不深。同样,父亲虽然精通武术,可是他在我们五六岁时,还是延聘拳师教我们国术,并没有亲自教导,就是秉承祖父的教育理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