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典为向心力凝聚起来的团队意识
1.信而好古
《论语》属于整个东方极具代表性的经典著作。孔子本人就是一位高度重视经典阅读能力的思想家和实践家。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意思是说,孔夫子引以为荣的人生哲学,是相信和爱好古时候的事物;只叙述和阐明先人的学说,自己不必再去创造。
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追求创新,为此侧重自我的独立性以及个性的尊重。可见孔子的思想与此截然不同。
孔子自青年时代起,尤其对创建周王朝并创立王朝文化的鲁国(孔子的故乡)始祖周公深表敬重。他认为周朝之人有道可循,所以决心将周代的礼法及音乐等传诸后世。
自己也想成为某某人那样,把某某人当作模范,这就是所谓的榜样。孔夫子的榜样就是周公。对周公的强烈崇拜,构成了孔子经典阅读能力的核心。
有一次,孔子对弟子们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感叹自己竟然也衰老了,是因为他不再梦见周公了。但反过来看,足见孔夫子一直视周公为榜样,而且之前每日必梦见周公。
长期以来,孔子在心中以周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见孔子对周公的仰慕之情有多么深厚。孔子在心中描绘的理想形象,就像石板上的浮雕或者大理石的塑像一般深刻,而绝不是画在纸上的素描那一类。
古人秉持一种强烈的理想,自身就仿佛变成了一尊发光体,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人心萎靡不振之时,这样的理想将给人以极大的激励和鼓舞。
一个人在梦里见到自己心仪的异性,倒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如果梦中频频出现的是道德的化身,这又是一重境界。孔子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正因为孔子对“德”之仰慕达到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地步,他才会道出这般金玉良言。
孔子对当时为臣者弑君篡位的行为极端厌恶。孔子的思想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精神,那就是维稳有序。“序”即“秩序”,只要“守礼”,自然容易“有序”。因为“礼”是秩序的形态。
“为仁由己”,这也是孔子说的话,即“想要行仁的德性,不在别人身上,仁不仁全在自己”。他对弟子颜渊说到其中的要领,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听罢,答道:“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即“学生虽愚笨,但也要照先生的这些话去做”。
所谓“礼”,就是维护某种秩序的行为形态。这些道理只是心里明白远远不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内涵。传统的形态,需要现在活着的人身体力行,不断地去实践。孔子不止一次对弟子们讲述这个道理。
所谓“礼”,也就是对事情有了结,做了断。强调与人为善、相互协调的“和”的精神,只要有了“礼”的了断或了结,也会非常有生命力。《论语》中有句话叫“礼之用,和为贵”,教诲的是“礼”与“和”二者相辅相成。两者兼备,则万事顺达。
日本古代十七条宪法第一条“以和为贵”,我想应该就是来自《论语》。知道了这个典故,我们不由得再次为《论语》作为经典发挥的威力而感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