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又一处如此行文:
在社会党的立法和劳动者的国家未成立以前,资产阶级内民主派的立法和政治,在社会进化上决不是毫无意义;所以吾党遇着资产阶级内民主派和君主派战争的时候,应该帮助前者攻击后者……
作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人物,陈独秀的文章本来就引人注意。他口口声声说起了“吾党”,警方马上意识到他组织了“社会党”。正因为如此,《申报》的消息用警方的口吻,称之“社会党陈独秀”。
也有人称这个“小组”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不过,这是后人取的名称,并非当时的名称,没有被采用。
现在对于这个“小组”的正式的、统一的称呼,叫“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对于这个“小组”,中国共产党党史专家们如此论述:
实质上,共产主义小组就是党的组织。
共产主义小组是以列宁建立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建立起来的。
共产主义小组的性质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它的工作方向,即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参加共产主义小组的人,绝大部分是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他们承认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且努力和工人群众相结合,在实际斗争中逐渐锻炼成为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41]
[41] 《共产主义小组概述》,《共产主义小组》(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在这个“小组”推选负责人时,众望所归,公推陈独秀。在维经斯基看来,“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必须找有学问的人才能号召”,而陈独秀正符合这个条件。这样,不论是苏俄的代表,还是“小组”的成员们,都一致以为小组负责人非陈独秀莫属。
“小组”的负责人叫什么好呢?叫“小组长”?叫“主任”?
维经斯基沿用俄共(布)的习惯,说应当叫“书记”。
“书记”一词,在中国倒是古已有之。如《新唐书·高适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不过,古时的“书记”,是指主管文书的人;后来,中国的“书记”是指抄写员。
当杨明斋把维经斯基的意见译成中文,“小组”的组员们都感到新鲜。
就这样,陈独秀担任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首任“书记”。
从此以后,“书记”一词在中国共产党广泛应用,党的各级组织负责人称之为“总书记”、“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以至到后来设立了“书记处”,设立了“书记处书记”。
有了“小组”,有了这个“小组”的书记,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正式组织,在上海诞生了。
就在上海小组诞生的那些日子里,列宁在苏俄首都莫斯科主持召开了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关切着世界的东方,关切着中国的革命。正因为这样,列宁在大会上所作的发言,便是《民族和殖民地问题》。
派出维经斯基前往中国,虽然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同意,但毕竟不是共产国际直接委派的。
列宁跟出席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中国代表,“俄国共产党华员局”的刘绍周和安恩学晤面,准备再次直接派出共产国际的代表前往中国,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