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序1

也 谈 导 师

何谓导师?导师就是学业、事业上的指导者。用本书编者伊丽莎白·本尼迪克特的话说,导师是“我们的典范,我们自己心底的名流,我们要努力赶上的人,会让我们爱上他们的人,有时候,还是我们悄悄追随的人”。导师对一个人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女作家伊丽莎白·哈德威克去世后,因为要为《田楼》杂志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本书编者本尼迪克特想起了20世纪70年代在巴纳德学院上哈德威克的高年级指导课时哈德威克对她的影响。影响是巨大的,回忆也是甜蜜的。受此启发,她觉得应该有一本作家们写他们的导师,也就是对他们走上创作道路有影响的人的书。她马上到亚马逊网站去搜索,结果没有找到此类书籍。这就是作者发起征稿并编辑本书的缘起。

作家们对此倡议反响空前,可见他们对导师所起作用的重视。从本书的三十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作家写的导师都是具体的人,而且几乎都是作家。还有部分作家写到的是书或是场所。这些“导师”,不论是具体的人,还是书籍或者场所,都在作家们走上创作道路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家们谈起自己的导师,无不带着感激和尊重之情。即使是负面的影响,也是一种促进。多年以后,这种影响也就更加珍贵了。

有的作家,如果没有这些导师的指点或是影响,他们就不会成为作家。本尼迪克特本人就是这样。当有人鼓励她当作家时,她自己也无法确定,于是,便去征求哈德威克的意见。哈德威克明确跟她说:“我认为你可以当作家。”但从她的经验,她也提醒本尼迪克特,当作家并不轻松。“但你得做出决定,你是否想过这种艰苦的生活。”本尼迪克特由此坚定了当作家的决心。而在本尼迪克特后来的创作中,哈德威克的话同样激励着她继续写下去。看了本尼迪克特的故事以后,哈德威克给她写信说:“另一方面,这些故事读起来不让人感到别扭,不像业余作者写的。我觉得你很快就能写得更好,突然间就可以了。不管怎么样,祝你好运。你有理由继续努力写小说。我敢肯定,我说过的,你已经上路了。”

有的作家,因为导师的指点或影响,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计划,转而当了作家。约翰·凯西原来学的是法律。上过作家彼得·泰勒的写作课以后,泰勒明白无误地对他说:“别当律师了,你是个作家。”杰伊·坎托走上创作道路的原因与凯西类似。坎托的父亲是个医生,家里有意把坎托也培养成医生。到了哈佛大学,他学的还是医学课程。但是,听了马拉默德的课,坎托改弦易辙,当了作家。卡里尔·菲力普斯在大学时学的是心理学。当导师知道他学心理学是因为想了解人时,他说:“威廉·詹姆斯是哈佛大学第一位心理学教授,但真正了解人的却是他的弟弟亨利。”导师于是帮他的学生做出决定:“如果你想了解人,那就学英国文学,不要学心理学。”这个决定使菲力普斯成了作家。坚定谢里尔·斯特雷耶德当作家的信念的,是作家艾丽斯·芒罗的一封回信。信里不但对她寄给她的短篇小说给予肯定,而且鼓励她:“你一定要坚持写作……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写的还不如你好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