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汉流泪了(1)

军史载:1947年6月14日,东野1纵、邓华纵队、6纵17师和加强的5个炮兵营,对四平发起攻击。突破还快,发展很慢。22日,1纵丧失战斗力撤出战斗,6纵全部投入攻击,最后将守军压至城东北隅,苦战不下。29日,国民党9个师逼近四平。30日拂晓,我东野部队不得不退出战斗。

林彪说,四平攻坚战失败首先是轻敌。由于轻敌,就未集中优势兵力。兵力不足,就难以实施多路突破,突破后也难以迅速发展,结果到处顶牛。后来增加兵力,亦形成“添油战术”。

“添油战术”为兵家之大忌。

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王近山将军打得恰恰是“添油战术”。

要了解上甘岭战役,只需伸出两只臂膀,抱成一个左高右低的圆圈就行。你自己就是五圣山,左右两边的手臂是从五圣山通向上甘岭的山梁。左边延伸出去的拳头就是上甘岭主峰——597.9高地。右边伸出去的拳头是略低主峰的次峰537.7高地。它的南面由敌人据守着一个敌我双方都难以防守的青石山,人们称之为蛤蟆嘴,因为它活像一只张口望天的蛤蟆。假如上甘岭上的这两个高地被占领,敌人就可以直取五圣山。

五圣山位于金城、金化、平康这一三角地区的中央,地势险峻,海拔1061.7米,是中部地区最高峰。它西临平康平原,东扼由金化经金城通往通川至东海岸的公路,南距敌占之金化7公里,可以俯瞰其全纵深。我军控制五圣山不仅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能给敌人由金化通平康或金城的交通线以极大威胁。

如果说五圣山是我军防守的大门,上甘岭上的两个高地就是大门前两座桥头堡。上甘岭如果失守,五圣山的大门就会洞开,山后3公里的平川便无坚可守,我军就会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

1952年10月14日,美国在朝鲜战场上为了扭转败局,发起了“强大的金化攻势”。其计划为:首先攻占志愿军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进而夺取五圣山地区,改善金化地区的防御态势,破坏志愿军正在整个战线上进行的战术反击作战,并借以试探志愿军防御的稳定性。他们还认为,突破中线后,东可接应从元山港登陆的部队,西可攻取平康,居高临下,乘胜推进,从而根本改变整个朝鲜战局。

“联合国军”把目标瞄准了上甘岭。开始他们并没有想到要大打。据“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后来回忆,他们想出其不意,夺取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五圣山的支撑点,只要用两个营的兵力五天就可以达成目的。

10月12日,“联合国军”集中了300多门大炮、数百架飞机,连续实施了两天的火力突击。炮弹和炸弹像狂风暴雨一样倾泻,阵地上一人多深的交通沟被炸得无影无踪,坚硬的岩石变成了黑色的粉末。敌指挥官从望远镜里所见而得出的结论是:“上甘岭上不可能再有生物存在!”

这一突如其来的大动作,使时任3兵团司令员的王近山将军大吃一惊。满脸尘土的王近山从前沿观察回来后,立即召集了紧急作战会议。

这是一次极见王近山将军军事指挥才能的会议。

当时的态势严峻而紧张,将军做出的反应不但准确无误,而且迅速而果断。

首先王近山判断,敌夺我五圣山企图已很明显。他要求把作战指挥的重点放到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前沿要点上,坚定不移地将防御方向确定于上甘岭地区。

如何防御?王近山提出实行“添油战术”,即部队轮番上阵,量敌增兵,边补边打,边打边补。打退敌人几次冲锋后,视人员伤亡情况及时增补;一切战术手段不要形成规律。后来的实践证明,“添油战术”这一创造性战法,在上甘岭战役的特定条件下是完全正确和切实可行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