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说:“襄阳已在我掌中了。”

在战场上“疯”不容易,在战场上要“疯”出水平来更不容易。王近山就是一位能在战场上“疯”出水平来的将军。襄阳之战便是一例。

位于湖北汉水南岸的襄阳城,南跨江沔,北接京洛,地处要冲,水陆交通方便,春秋时为楚国之北津戍,东汉为荆州牧治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孙坚在此夺得樊城,在乘胜打襄阳时却战死在砚山,连尸体都被刘表掳去。关羽在与曹仁决战时,一举夺取襄阳,虽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却没有拿下樊城,自己的老家荆州反而丢失了。

1948年7月,由于敌我主力在豫东和平汉线对战,汉水中段的守敌陷入孤立。刘、邓首长决心趁机发起襄樊战役,建立我战略前进基地,王近山将军受命指挥此役。

7月7日,我军开始攻击襄阳,到10日,除城南两处高地未攻克外,城外敌人基本肃清,樊城之敌也逃入襄阳。

襄阳已成孤城,下一步怎么打?战前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先攻山,后攻城。襄阳城南和西南有凤凰山、羊祜山、虎头山等高地,可控制垒城,城东、北、西北三面环水,外壕两至三道,深丈余,宽三四丈。历史上兵家攻占襄阳都是先攻山,后攻城。只要攻下了城南诸山,居高临下,城也就好打了。

而王近山将军却提出了另一种打法——撇山攻城。他主张避开城南诸山,首先攻占城西琵琶山、真武山两座小山头,进而攻占铁佛寺、同济医院等城关要点,开辟城西走廊,建立攻城出发阵地,而后集中主力从西门突破,出敌不意,攻敌不备,来个“猛虎掏心”。这是一种奇兵色彩极浓、带有极大冒险性的方案。

撇山攻城方案上报“野司”。刘伯承赞不绝口:“又是这个王近山,真是好样的。襄阳已在我掌中了!”

7月9日至13日,6纵17旅49团攻占了西关外的琵琶山和真武山,50团和16旅47团攻占了西关外的铁佛寺、同济医院和红土包子。与此同时,陕南12旅及桐柏3分区部队佯攻城南诸山。15日,王近山下达总攻令,17旅49团1营首先从西门破城,各旅攻城部队分由西北角以及南门、东门相继攻入城内。16日16时左右,襄阳之战胜利结束,我军活捉敌司令康泽、副司令郭勋祺,全歼敌军2万余人。

战后总结,朱德总司令说:“襄阳之战是杰出的小型模范战役。”

刘伯承说:“这一战役胜利,是由于敌我两军对战于豫东、平汉线,将敌主力吸去,襄樊孤立,蒋介石、白崇禧初判断我无力攻襄阳,襄阳可以固守,发援较迟,一到我攻击,援兵已来不及。在攻城中,王近山指挥的6纵声东击西,避强打弱,起了主导作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