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名伶红线女 (1)

刘怀远

粤剧是广东地区最为流行的剧种。欧阳予倩把粤剧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从清代雍正年间粤剧初步形成到太平天国造反为第一阶段;太平天国失败到清末为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则是民国初年至一九四九年。朱伯次、千里驹、靓元亨、陈非侬、靓宝莲、萧丽湘、新白菜、薛觉先、文觉非、马师曾、白驹荣、靓少佳、罗品超、罗家实、何芙莲、红线女,便是在这一阶段先后出现的著名戏倌。

◎一、从戏迷到戏倌

红线女主演的粤剧,诸如“刁蛮公主憨驸马”、“三娘教子”、“昭君怨”和“搜书院”等等。对于喜欢粤剧的观众来说,也许相当熟悉,然而红线女从事戏剧活动之前的真实姓名——邝健廉却很少人知道。

红线女原籍广东开平县单水乡,一九二一年生。她的家庭是当地的大族,父亲邝亦膜有三个老婆,生有子女十人。其父曾在广州开设药材店(兼卖药酒),家庭环境相当不错。

抗战前,红线女在广州念书,一九四○年转赴澳门教忠学校,不久加入舅父靓少佳和舅母何芙莲的戏班,这是红线女戏剧生涯的开端。

红线女的旧式家庭,对于戏子不甚瞧得起,自然谈不上戏剧的传统。红线女之成为著名戏倌,不用说是没有什么“家学”,而是靠她的刻苦磨炼。在踏入戏剧界之前,她是一个“戏迷”,对于话剧、京剧、汉剧、粤剧,她都有浓厚的兴趣,而她这种兴趣,正是她日后登上戏剧舞台的动力。在这一方面,她无疑是家庭的叛逆者。

在广州念书的时候,红线女常常到广州东堤一带看粤剧,什么“四进士”、“五登科”、“六月雪”、“七贤眷”,她都看得熟透。据红线女自己说:“我自小就染上了戏瘾,除了堂堂皇皇地明看,还不时偷偷摸摸地去暗看,暗看多了,甚至是在荒废功课的情形下进行的。”

红线女是一个聪明人,看戏看得多了,许多剧目的剧情记得下来,这已不在话下,她还能唱其中的许多唱词。在她看来,看完戏回来,躲在房子里哼一声“一钩新月衬残霞,人约黄昏柳阴下”,倒是一种人生的享受。

一九四○年红线女在澳门念书时,常常与舅父靓少佳,舅母何芙莲来往。这两个人都是著名的戏倌,曾到美国三藩市、洛杉矶、芝加哥演戏,他们在香港组织的“胜寿年”剧团,常在香港、澳门演出。红线女极爱看他们的戏,看得多了,竟然想自己做戏了。最初,红线女要求何芙莲求她舅父准她到戏班里学戏,她舅父因邝家反对后一辈的人做戏子而拒绝了,可是何芙莲却硬要收她做徒弟。于是,红线女脱下了学生服装,进入了“胜寿年”戏班学戏。那时,她是一位刚满十九岁的小姑娘。

红线女从来就没有学过做戏,进了“胜寿年”后也没有一个师傅专门教导她。这对有戏剧天才的人,都不是天大的难处,她看何芙莲等人排演了几次,她便敢登台去演唱了。当然,她所饰演的是非常次要的角色。

从“戏迷”转而登台做戏,红线女的情形与她的丈夫马师曾,颇有相似之处。马师曾早年住在广州西关曾家大巷时,也常常跑到东堤广华台、广武台看粤剧,当时“祝华年”、“乐同春”等戏班的戏,特别是武生靓元亨、新白菜演的戏,是他最感兴趣的,后来马就因为喜欢靓元亨的戏而成了他的徒弟。

◎二、在广州湾认识了马师曾

抗日战争时期香港沦陷后,“胜寿年”戏班跑到越南去混饭吃,红线女却跟着何芙莲回到广州湾(湛江)去闲居。当时的广州湾,是港澳粤剧老倌和电影演员的避难所,现在仍在香港的吴楚帆,便是避难者之一。红线女在广州湾的时候,通过何芙莲认识了马师曾,从此两人发生了戏剧表演的合作关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