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说的历史结点(1)

第一证、你从远古走来

从已知的历史看,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曲靖就与中原内地特别是巴蜀地区有了经济、文化上的联系: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开拓西南地区,派常頞从四川征调夫役修筑了一条由宜宾通至曲靖史称“五尺道”的道路,并派遣官吏管辖西南地区。

这以后,曲靖地区与内地有了更广泛的联系,商贾们往返于这条古道之间,把这里的牛、马等牲畜运到内地,同时将内地的铁器等先进的生产生活用具输入云南。珠街八塔台古墓中属于中原汉文化的代表器物陶鼎的出土,就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这种文化交往的存在事实。

在内地先进文化的影响下,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垦殖田地,建立村落,逐渐改变了以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为后来西汉王朝在这一地区设置郡县打下了良好基础,提供了必要条件。

我们很难相信二千年前,西汉王朝第一次在曲靖设置味县的时候,会将治所选在西山如今的西城三岔。

那是远离现在麒麟城西十里的地方,从地理位置上看,它远没有现在这座城市所在的地方开阔平坦,更适宜于交通和商贸的发展。

但是,这是我们现在的想法,古人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肯定是有它充足的理由。

比起现在,古老的先人们更相信风水,他们并不是以普通的眼睛来选择普通地方,一座墓地的选择是这样,一座城池更是这样,大的关系到社稷江山,小的也关乎到这一方土地世代的昌隆和兴旺。

更何况,从风水上看,三岔地处翠峰山下,翠峰山、太和山和寥廓山本同出一脉,按《南宁县志·山川》所说,皆来自于昆明的金马山。

这三山之中,翠峰山又在居中位置,也就是三山的正脉,它左有太和山,右有寥廓山,这两山就像两只粗壮的胳膊将曲靖坝子紧紧揽在怀中。以此为前提,偏远就不再重要,这是神秘的。

现在的人说起这个三岔已经是很陌生了,在人们的印象中,那是城市之外的一片乡村土地,除非是想找清静,除非是怀旧,当然,想找清静或者怀旧,也不一定就去那个三岔,去翠峰不是更好,翠峰就在三岔的旁边,那是佛教圣地,是风景名胜区,古代就是,现在还是。

三岔,三岔是什么呢?

三岔,老早的时候也不叫三岔,叫共范川,这是个很古怪的地名。然而,很多史书上都记载着这个地方,在一千年前,在二千年前,人们其实不知道曲靖为何物,不知道三岔为何地,人们只知道有一个共范川,那是滇东味县的治所,是后来统领整个云南还包括四川、贵州一部分地区的床降都督的治所,是宁州首府,是南宁州首府。

因而这个古怪地方就是我们今天曲靖的最古老城市的发祥之地。城市的根,城市的源,城市的祖宗。

如果说,产生城市才是判断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准,三岔就是我们滇东文明形成的原初地方。这样的地方是值得人们去追忆的。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一般说来都不外乎这么几种原因,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这几种起因的次序怎样排列,哪一种起因更重要,直接关系着城市的不同性质。

就中国城市发展整体而言,受政治的影响最大,军事防御次之,而商业和经济,一般说来都是陪衬。

一个地方被选择确定为行政中心,就可以筑城。由政府出钱,人民出力,城很快就筑起来了。当然,那时的城与现在的城、就城市功能和规模,都不能同日而语,在古代,“城”与“市”,有时还是两个概念。城是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市是商业中心。

在一个具体地方,一般是先有城后有市,也就是城作为行政中心建立起来之后,随商业贸易的发展有了市,然后两者再结合起来最终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城市。

这样说来,中国古代的城市也就是更多意义上的政治和文化的象征。城市对国家对社会对历史的进程影响也首先表现在政治和文化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