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是因为爱
文:苏绚慧
父亲在我十四岁那年不声不响地离开了我。我还清楚记得我很难对同学启口讲父亲死亡的消息,那是秘密,是不堪,也是生命的缺口。
在生死教育不受重视、悲伤不被允许、心灵不及功利重要的年代,丧亲之痛是只能独尝的。没有资源、没有支持、没有信息可以告诉你这条路该如何走,亦没有人知道该往冷冽的心境注入什么,才能使之回温。
一切的彷徨、无助、悲伤与困惑,只好带着一起长大。但身躯是长大了,心灵却停留在当初那个受创的小孩,屡屡想起失去父亲的种种,悲伤就难以隐藏地重现。
我一直以为我是最受苦的,却在投入安宁疗护工作后,看到无数的生命也经历过这苦或正为此而苦。和我较熟识的同事告诉我她从小失去母亲的生命遭遇,我也同时得知其他人幼时失去父亲或母亲的故事。更多时候,我遇见不得不与死亡打交道的孩子。即使有些人从出生至成人幸免遭遇丧亲之痛,却在成人后接连面对身边亲爱的人死亡。
我发现许多人只是将悲伤默默背负着,收藏在内心最隐秘的角落,因为害怕悲伤,所以选择放弃思念,选择闭口不提……
失去所爱的亲人,分离的悲伤与无法告别的遗憾,是生命里独特的失落。对于死亡的陌生与无力,对于生命巨变的害怕与无助,无数个年头禁锢着心灵。而孤单与悲伤的心情无人可诉,只好在夜半时隐隐哭泣,为自己疗伤、为失去的哀悼。
然而,失落与思念是生命里的一部分,失落让人的生命新生不同的力量,失落让我们的情感丰富起来,这两者都让我们的心柔软、敏感与和善。
悲伤,是因为我们有爱。
在看见许多人的悲伤、许多人的勇敢、许多人的爱之后,我提笔写下了这本书。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是我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碰触悲伤的过程,第二部分则是我身边的成人丧失所爱的故事。最末,我附上《悲伤关怀的提醒》,整理出一些陪伴、照顾悲伤中(grieving)人的心得。
我不只期待以此书来触摸你失落的经验,还冀望有更多人获得力量去抚慰失去挚爱的孩子或成人,给他们慈悲的支持,并使曾经丧亲的你或正在面临丧亲的孩子找到善待自己悲伤的出口。
为了保护当事人,当事人的名字都经过更改,愿他们的悲伤得到你的接纳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