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叙(lamétalepse)在此处指的是叙述学意义上的一种叙述方法,该术语的历史沿革也正是本书作者所要探讨的,在后文出现的métalepse有时指的是修辞学意义上的转喻,特此说明。译注。,这种用语的习惯用法,既然必须使用术语来命名,它最后必然要归属到,更确切地说要逐步合并到对修辞格的研究和对叙事的分析范围内。不过我们通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它也有可能会间接地涉及虚构理论。我记得希腊文中的“转喻”(metalepsis)一词通常表示某种置换,尤其特指运用某个词来代替另一个词,通过这种置换,词义通常会发生改变。在缺乏准确的补充说明的情况下,这个定义也使得“转喻”既被视为“换喻”(métonymie),也被视为“隐喻”(métaphore)的同义词。而由于沿袭古代传统亚里士多德最先在《诗学》(1457)对这一概念作了相当宽泛的界定,尽管其立场非常模棱两可。不过他将之界定为任何词义的转换,不仅包含类比转换,还指从类别到种类或者反之从种类到类别的转换(后来人们将之命名为换喻);之前又把它与能“辨别出相似性”的用法联系起来。这样它就被定义为特指类比关系的转换。,这个定义最后又被限定在类比转换上,原先介于换喻和转喻之间的类比意义后来又逐渐消失,只保留了次要的、却包含着因果关系的转换意义,就如同杜马赛杜马赛(Dumarsais,1676—1756),18世纪法国古典修辞学家,曾著《论比喻》。译注。所指出的那样:“转喻又是一种换喻,人们通过它可以解释接下来发生的事,以便让人了解之前所发生的事,或者是用它来解释之前发生的事,以便让人理解接下来所发生的事”《论比喻》(DesTropes,1730),弗拉玛尼翁出版社(Flammarion)1988年版,第110页。。第一种情况,曾在维吉尔维吉尔(公元前70年—公元前19年),古罗马奥古斯都时代诗人,曾创作史诗《埃涅阿斯纪》。译注。的作品中出现过:例如,用“几绺麦穗”来表示“几年光阴”。因为“麦穗意味着收割季节的到来,收割的季节意味着夏天,而夏天又意味着年份的更迭”等。第二种情况在拉辛拉辛(1639—1699),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家,代表作是《费德尔》。译注。的作品中出现过:例如,用“我生前”来指“我死了”,因为人是先活着而后死的。冯塔尼冯塔尼(Fontanier,1765—1844),19世纪法国现代修辞学家,曾著《话语修辞格》(LesFiguresdudiscours,1821—1827)。译注。曾经指责这个定义混淆了用单个词替换的辞格和用若干个词替换的辞格之间的区别。作为转喻修辞格表达的“几绺麦穗”或者“我生前”都包含两个词语,因此它们不能被称之为换喻,其原因是:换喻也是一种比喻,它的替换须依据某些数量(词汇的数量)的标准。冯塔尼尤其强调必须坚持这个替换标准:“根据杜马赛本人的看法,换喻应该只包括用一个名词或单词去替换另一个名词。而根据他所引用的大多数例子来看,转喻则不仅仅包括若干个单词、不同类别的词汇,甚至也包括一个完整的句子。”
转叙(1)
转喻
热拉尔·热奈特